中国最早的“春晚”恰逢猴年:写书唱戏10个节目联欢

16.02.2016  07:42

    1956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推出了一部纪录电影《春节大联欢》,它可以称得上是新中国最早的“春节联欢晚会”。在这部纪录电影中,有著名作家、表演艺术家、劳动模范、战斗英雄以及著名工商界人士。各界著名人士:老舍、巴金、周立波、杜鹏程、孙谦、陈其通、袁雪芬、梅兰芳、侯宝林、钱学森、华罗庚、郭沫若、荣毅仁、乐松生、郭兰英、张瑞芳、白杨、赵丹等参加了大联欢。他们欢聚一堂,走进新中国历史上有记录的第一个春节晚会。

    1955年,是“一五计划”的第三个年头,是新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年。

    这一年,中国人民银行实行币制改革,发行了新版人民币。新版人民币同旧版人民币按1比1万的比例兑换,到4月1日,旧人民币最终停止流通,退出历史舞台。

    这一年,在新疆黑油山南侧,1219青年钻井队钻出的1号井开始喷油,自此,克拉玛依油田名扬四海。

    这一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达到了1.89亿吨,棉花产量也实现高产,双双创下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农业合作化运动更是在这一年里轰轰烈烈。

    这一年,兰新铁路上的黄河大桥建成通车。湖北的武汉长江大桥也已经开始动工修建。当两年后的1957年,这座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竣工通车的时候,毛泽东发出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感叹。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刚刚六年,旧中国的痕迹渐渐消失,抗美援朝的战火正在散去。1956年新春佳节的到来,久违了的和平的到来,伴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给予了每一个中国人希望与信心。

    “社会主义”成为这一年的主题词,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这一年同时进行。在当时的人们看来,1955年是中国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它是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性年头。为了庆祝祖国1955年的伟大成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厂邀请各界人士,举行春节大联欢。所以,1956年便产生了《春节大联欢》这部在一个特定年代背景下制作的电影纪录片。此后没有继续拍摄这种春节联欢会。

    主创人员

    总导演:张骏祥

    导演:林农、谢晋、王映东、岑范

    摄像:高洪涛、连城、罗丛周、金威

    录音:刘钊、王忠礼、陆仲伯

    美工:秦威、韩向义、葛师承

    音乐:赵鸿声

    合唱作词:管华

    合唱作曲:郑律成

    舞台监督:谢添

    主持人:郭振清

    这台晚会的男报告员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演员郭振清。1952年,郭振清主演了他的第一部电影《六号门》,从此为人们所熟知。就在1955年,他又刚刚主演了电影《平原游击队》,游击队长双枪李向阳的形象正在深入人心。郭振清长得浓眉大眼、身材魁梧,十分符合那个时代工农兵的形象,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初涉银幕,普通话还不很标准的郭振清成为了这台明星云集的晚会的报告员。

    主要演员

    梅兰芳

    1955年,是梅兰芳忙碌的一年。

    5月,他应邀率领中国京剧代表团到日本演出。与过去两次的访日不同,这一次的访问梅兰芳不单单是以一个京剧大师的身份出访,更是代表了一个新兴的国家。代表团先后在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地演出23场,观众达七万多人。

    这一年,梅兰芳组织的梅剧团依然坚持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而在北京,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摄影棚里,也经常出现他的身影,电影《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正在拍摄之中。

    1955对于梅兰芳和周信芳来说还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是两位京剧大师演艺生涯五十周年。4月,“梅兰芳、周信芳舞台生活五十年”纪念活动隆重地在北京举办。

    61岁的梅兰芳就这样在忙碌的拍电影、出书和慰问演出中,在鲜花与掌声中度过了他艺术生涯的第五十个年头。

    新凤霞

    1949年初,北京和平解放后不久,为了配合即将颁布的新《婚姻法》,当时的北京市妇联主任找到了正在天桥“万盛轩”小剧场唱戏的新凤霞,她交给新凤霞一个根据陕甘宁边区的农家女婚姻诉讼案撰写的说唱本,希望她能改编成评剧。很快,一出名为《刘巧儿团圆》的评剧就于当年秋天在中山公园的露天剧场上演了。

    第二年,也就是1950年的5月,新中国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颁布了。

    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把更名为《刘巧儿》的评剧拍摄成了电影,新凤霞和“刘巧儿”开始家喻户晓。刘巧儿这句“这一次我可要自己找婆家”的由衷欢唱,不仅成了评剧唱腔的经典,更几乎是那个年代妇女争取婚姻自由的一句宣言。

    主要节目

    第一个节目:儿童合唱《我们为你们歌唱》表演者:北京市少年之家友谊合唱队。

    第二个节目:越剧《春香传》选段,表演者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范瑞娟、吕瑞英。

    第三个节目:京剧《四进士》 表演者周信芳。

    第四个节目:京剧《宇宙锋》表演梅兰芳。

    第五个节目:郭兰英在晚会上唱《刘胡兰》插曲。

    第六个节目:京剧评剧《刘巧儿》选段 表演者新凤霞。

    第七个节目:《戏法》表演杨小亭(中国杂技团)。

    第八个节目:相声《夜行记》表演侯宝林、郭启儒。

    第九个节目:歌剧《草原之歌》选段,表演者:中央实验歌剧院。

    第十个节目:大合唱《向社会主义前进》领唱周小燕。

    《春节大联欢》是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以纪录电影的形式拍摄的一台春节联欢晚会,可以说是当时中国人欢度春节的一种新鲜的表达方式。这部作品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用电影胶片来表现春节联欢晚会的一个历史记录。新中国春节联欢晚会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此,在始办于1983年的历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还能够依稀寻到《春节大联欢》的痕迹。

    《春节大联欢》真正和真实地把当时社会工、农、商、学、兵、知识分子等各界最优秀的人物聚集到一起。像后来担任我们国家副主席的荣毅仁先生,像郭沫若、华罗庚这些文学家、科学家在这里群英聚会,展示了当时新中国中华民族的精英们的一个精神面貌,也折射出当时那个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