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品牌食盐里含有塑料微粒 专家:无需恐慌
每天吃的食盐中含有塑料微粒?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副教授施华宏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称在我国超市购得的15个品牌食盐中,发现了包括聚乙烯、玻璃纸在内的多种塑料微粒。
◎实验研究
海盐中塑料微粒最多
由于微塑料在全世界海域都能找到,且海盐是直接从海水中提纯的,因此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副教授施华宏进行了一项假设,即海水中可能含有微塑料。
施华宏将微塑料定义为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微粒。随后他在全国15个超市收集了包括海盐、湖盐、井盐3个品种在内的15个食盐品牌,通过溶解、过滤,显微镜观察及红外光谱确定,最终发现海盐中的塑料微粒含量最多,约在550-681粒/kg,含量平均要比湖盐高3倍,比井盐高7倍。
实验数据还显示,塑料碎片和纤维是海盐中最广泛存在的微粒。此外,检出的塑料微粒种类中主要包括PET、聚乙烯、玻璃纸、对苯二酸盐(或酯)等。海盐中含量最多的是PET,湖盐和井盐中含量最多的则是玻璃纸。
PET常见于生产饮料瓶,温度达到70℃时易变形,易溶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玻璃纸则是一种以棉浆、木浆等天然纤维为原料制成的薄膜,透明、无毒无味。
施华宏根据2015年国内一项《中国市售贝类中的微塑料》(译)的研究数据,称长江河口的塑料微粒密度达4137.3粒/立方米,香港海滩的塑料微粒平均数量已达到5595粒/立方米,高浓度塑料微粒同样也能在海南岛沿岸找到。“这些结果表明,中国沿岸及河口环境可能是海盐中塑料微粒的首要来源”。
由于湖盐中的塑料微粒含量较海盐中少,且从地域分布上来看,湖盐主要存在于我国西部地区,海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对于取自地下几百米深的井盐,施华宏认为,塑料微粒很难进入这么深的地区,但井盐中已存在少量塑料微粒表明,地表水循环是造成塑料微粒污染的首要原因。“可以合理推导出,海盐中有塑料微粒的首要原因是从海水中获取的。然而,由于研究方法不同,很难建立海水中与海盐中塑料微粒种类、大小以及化学物质之间的精确关系。”施华宏在报告中说。
◎背后实情
食物塑料微粒污染是世界难题
事实上,塑料微粒污染是世界性难题。由于海水污染,塑料微粒存在于全球其他海域和海洋生物中。纽约州立大学弗里多尼亚分校从事塑料污染研究的梅森研究团队表示,欧洲人每年仅吃贝类平均约摄入1.1万个塑料微粒。
如果按照施华宏的实验数据及世卫组织对每人每天5克食盐的建议食用量计算,人们每年通过食盐摄入的塑料颗粒至少达1000个。如按平均寿命75年计算,人一生通过食盐摄入的塑料微粒最多可达93229个。
但包括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长马德毅在内的诸多专家表示,通过食盐摄入塑料微粒的毒害性尚不能轻易下结论。不过,塑料微粒本身不会被海洋生物吸收,但上面附着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会留在生物体内,进而随着食物链进入人体。人类从食盐中获取的塑料微粒虽然微乎其微,但对每个人都是一个警示。
◎协会发声
中国食盐安全性有保障
“中国食盐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如果环境受到污染,在盐的生产过程中已经最大限度地把污染物去掉了。”中国盐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占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宋占京介绍,目前,我们还不清楚研究团队是用何种检测方式检出的塑料微粒,塑料微粒粒径范围是多少,还需要与其沟通,了解相关检测设备和检测手段,看看检测方法、标准是否与国际接轨。但从近些年食盐历史来看,还没有关于塑料微粒引发健康疾病的报告。
此外,宋占京还表示,海水是流动的,在中国海盐中存在的塑料微粒,在国外海盐中也存在。其实塑料微粒不止在食盐中,部分海产品也存在。
华东师范大学有关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施华宏研究的思路是,海洋的塑料污染跟陆地对比比较严重,会污染到海盐,并不是指中国的海盐出了问题,这是全球性的问题。但因为是中国的团队,采样受到限制,只能对中国的海域和产品采样。
◎专家观点
食盐塑料微粒危害不能轻易下结论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李道季教授表示,塑料微粒无所不在。比如研究人员发现蜂蜜中每千克最高达400个塑料微粒,加拿大养殖贻贝每千克软组织中最高达1.3万个。而相比之下,从食盐中获取的塑料微粒微乎其微。食盐塑料微粒只是生活产品受到塑料微粒影响的一个例证,对每个人都是一个警示。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长马德毅也认为,海盐塑料微粒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还不能轻易下结论。塑料本身是物理污染不是化学污染,经风浪磨蚀成为碎屑,碎屑吸附有害物质被海洋生物误食,碎屑会被海洋生物排出体外。
北京微量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肖宏展表示,食品中都或多或少存在对人体有危害的物质,只要食品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并且按照每日容许摄入量(ADI)食用就是安全的。“人体有自我免疫代谢功能,食物所含危害品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关键要看剂量,例如我们烧菜时,高温下的食用油会产生致癌物苯并芘,但这并不影响我们食用。而且,食盐作为调味剂,本身使用量就少,消费者不用过于恐慌”。
◎深度释疑
海盐中的塑料微粒是否会附着重金属?
盐场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国标里没有塑料微粒这一检测项,但我们已注意到塑料微粒这个问题了。总体来说,只要海水没受到严重污染就问题不大。生产海盐对海域水质有要求,每年都会对海水多次检测,尤其是重金属。
海水进入盐场后,日照26°C时海水中的氯化钠会自动析出,在这一过程中将沙砾、扬尘等微小杂质剔除,变成初步的原料盐。之后把原料盐化解溶水后,沉淀再去杂质,经过一次澄清、二次澄清洗涤,再进行三次机器"色检",剔除不溶性杂质。最后还要抽检,看是否残存硫酸根离子、钙镁离子。
摄入塑料微粒对人体危害有多大?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助理研究员张微微表示,塑料微粒在海洋中广泛存在,是长年研究得出的结果,已是业内共识。据了解,鱼类食用塑料微粒是无法消化甚至会死掉的,单就塑料而言,不会通过鱼类进入人体内。人体摄入塑料微粒主要是受其吸附的重金属或有机污染物等影响。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蔡明刚:制盐选取的海域较为洁净,且这种塑料微粒就算进入人类食物链也是微量存在,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的可能性极小。总的来说还是要看两点,一是水域污染情况,二是加工环节。
◎教你一招
2010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第9号令明确要求淘汰直接接触饮料和食品的PVC包装制品。符合国家标准GB9685-2008的食品包材,就基本没多大问题。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表示,在塑料中,聚氯乙烯所含的塑化剂最多。董金狮说,PVC保鲜膜的塑化剂含量,高达40%,一度广泛用于水果、食品等方面的保鲜。“但是这种保鲜膜一定不能用来包装含油脂的食品”。
塑化剂不溶于水,却易溶于油,因此与油脂类食品或容器接触时,只要一接触就会渗出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所用的瓶子是聚酯材料,矿泉水瓶则是聚丙烯材料,这些材料一般不会添加塑化剂,所以市民不用担心。平时女性经常使用的香水、指甲油等化妆品中,一般会用邻苯二甲酸酯类作为定香剂,以保持香料气味,或使指甲油膜更光滑,这些化妆品应尽量少用。
那么,普通百姓如何识别塑料制品中是否含塑化剂呢?“其实包装上就有个小秘密。塑料包装会出现一个箭头三角形标志,里面标有01~07的数字,不同的数字代表不同的材料。”董金狮说,其中“03”的塑料制品最易释放塑化剂,消费者要认清“03”的字样,看见该数字标识的塑料制品,最好不要买来装热食。
如何科学使用塑料制品
● 盛放食品时尽量别用塑料容器,可选用不锈钢、玻璃等材质的容器,如果一定要用塑料的,不宜存放很久。
● 保鲜膜要买不含塑化剂的,如PE材质的。不要将保鲜膜或塑料容器和食品一起放进微波炉加热,防止塑化剂溶出。
● 避免用塑料容器装热汤、热水、茶、咖啡等,这和塑料桶装酒一样,易使塑化剂“跑”进食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