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两斤酒是“标配” “山西第一酒鬼”戒酒记
古人言,酒为欢伯,除忧来乐。对于好酒者,酒是甘露,亦是心魔。今年40岁的贾志强,嗜酒已经20年,其中更有10多年几乎整天沉醉在酒精泥潭不能自拔,特别是近6年来,每天两斤白酒成了"标配",有时约酒友"小酌",一顿饭两三斤白酒下肚也不稀奇。耽误工作、影响家庭,身体发出警告……为了这口酒,他做了不少荒唐事儿。今年4月份,贾志强开始尝试挣脱酒精的束缚,最终成功戒酒。
1 天生“海量” 一个人也“不能不喝”
双眼通红,瘫坐在酒桌旁,一站起来就东倒西歪……妻子郭燕(化名)手机中保存的几张旧照片,与记者面前身材高大、神采奕奕的贾志强形象简直判若两人。如今,他已经彻底断酒8个月了。
说起自己喝酒的故事,贾志强坦言,那既是自己隐痛的伤疤,也是告诫酒友的警示碑。
20年前,贾志强从当时的太钢技校毕业,留校在办公室工作。那时,学校背后是一大片空地,他偶尔需要值夜班,为了壮胆便不时与同事抿几口高粱白。“一喝进去,胸口就感觉一股暖流,特别舒坦。”就是这种感受,让当年20岁的贾志强迷上了喝酒。
他天生就挺能喝,一瓶高粱白下肚,同事们该撤的撤、该倒的倒,唯独他跟没事儿人一样,一抹嘴直接去上班了。当然,他也喝晕过,离开酒桌就走开“猫步”,到学校准备上楼可双腿不听使唤,撞到校领导身上好几回。那个阶段,贾志强还不是“无酒不欢”,而是有则痛饮,没有也无大碍。1999年,贾志强辞职创业,做展会接洽业务。随着应酬越来越多,他的酒量也不断见涨,每顿喝一两斤白酒不在话下,从“不得不喝”发展到了“不能不喝”,有时就算没人陪,也得自斟自饮。
2 一天两顿两块酱豆腐就瓶“出口汾”
就在那一年,贾志强和郭燕确定了恋爱关系。郭燕发现,每次约会吃饭,贾志强至少要喝五六两,不过几乎没醉过,也没出过洋相,也就没有在意。2001年,二人白手起家,开办了一所高考培训学校,中午、晚上基本上都一起吃饭,贾志强一天两顿酒的习惯便暴露了。之所以早饭不喝酒,是因为还有前一天晚上的酒劲顶着……
贾志强喝酒慢。白天喝得不尽兴,晚上回家后夹上两块酱豆腐,拎出一瓶“出口汾”,看着电视,两个小时过去,一斤二两白酒只剩下空瓶了。有一段时间,学校发展得不错,贾志强也算小有积蓄,但也架不住他每天至少一瓶酒的开销。为了“不肉疼”,他喝的酒一般都不贵,三四十块钱足矣。
由于工作关系,他有不少机会接触艺术圈的“名人”,自然少不了应酬作陪。不过,用他的话说,如果不让喝酒,再大的“腕儿”他都不会去。除了喝酒,他还爱打羽毛球,但主要不是为了健身,而是因为他发现打完球后自己更能喝了,而且感觉非同一般的爽快。
3 借酒消愁每天两瓶白酒是“标配”
2009年,贾志强结婚不久,妻子郭燕怀了一对双胞胎,并因此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呵护小生命上。不巧的是,学校发展连连受挫,压力顿时落到了贾志强肩头,他内心烦闷,便借酒消愁。妻子克制着不满情绪,“点”过他几次却不见效,不再搭理他了。本以为一对儿子的到来会带来转机,谁知就在孩子出生的第二天,贾志强明明说好一大早来医院送早饭,可直到九点半才送来,原来是前一天晚上又喝高了,家人怎么喊都喊不醒。
从那时起,家里因为喝酒开始“战火连连”。让他照看孩子,但就倒杯水的工夫,他已经倒在床上呼呼大睡了;不让他在家喝酒,他甩下一句“那我出去喝”,摔门而去;催他早点儿回家,电话里就能听出来他又喝成了“大舌头”,紧接着“咣”一声,撞车了……两口子吵过、闹过,甚至动过手,但贾志强还是放不下酒瓶子,在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反而变本加厉,每天得喝两三斤白酒,最多的时候三四斤也不稀奇,虽然经常喝“飘”,好在很少不省人事。
4 喝酒误事才华被酒精吞噬殆尽
旁人不理解,问他喝酒到底有啥好?他付之一笑,不予作答,颇有几分“你不懂我,我不怪你”的意味。
贾志强曾自我感觉,酒精能刺激思维,平时想不到的创意,酒后能冒出来,好像自己才华横溢。其实,在别人眼中,事实并非如此。妻子郭燕说,丈夫喝多了不仅话多,还特别爱拿主意,却往往是有头无尾。时间一长,老师和学生背后都叫贾志强“酒鬼校长”,自动“屏蔽”了满是酒气的“指令”,学校自然发展不好。
事实上,正是酒精吞噬了贾志强的才华。学校成立之初,安排员工去招生,一个月只有一名学生报名,贾志强亲自出马去讲了一堂课,仅仅一上午就招了170多名学生。凭借过人的口才和沟通能力,贾志强那时经常被一些企事业单位请去做宣讲,但由于后来酒喝得越来越凶,便再也没人敢请他了。“谁愿意听一个酒鬼在台上胡言乱语!”
一次讲课时,他准备在黑板上写字,拿起粉笔的手却突然抖个不停,脑袋里更是一片空白。从那以后,他的手抖得愈发厉害,严重时连饭碗都端不起来,曾经在三尺讲台上的辉煌彻底成了过去。
5 日渐消沉患上酒精依赖症
看着贾志强酒越喝越多,日渐消沉,郭燕又气又急。“他每天就没有清醒的时候,孩子天性敏感,看见他就躲,对爸爸这个词都没了概念。”权当是为了孩子,郭燕到医院精神卫生科求助,医生说,贾志强的情况属于酒精依赖症,如果不立即戒酒估计活不过45岁。
走出医院大门,再想到一对儿子,郭燕心里凉了半截。无奈,她开始寻求戒酒办法,但发现好些都是被动治疗,收效甚微。那段时间,郭燕藏过丈夫的酒,可不知道贾志强包里时刻揣着6两的小酒瓶;给酒里兑过水,却不知道他为了喝到劲儿,50多度的汾酒掺着茅台喝;白天不让他离开学校,但丈夫一整天啥都干不到心上,只等着下班接孩子途中偷偷买酒喝……如果不喝酒,随之而来的是烦躁、心慌、手抖,酒精如同一剂良药,只要抿一口,不适感瞬间消散,这正是酒精依赖者最典型的症状。
6 分享经验 戒酒更需“治病”
今年3月份,郭燕的一个求助电话给事情带来转机。接电话的是河南人杨晓楠,号称“中国第一酒鬼”,曾是一名刑警,曾因常年酗酒没少闯过祸,据说最多时一天喝6斤酒。由于曾经酒后做出危及自己和同事性命的疯狂事儿,被单位辞退,再加上父母的苦苦哀求,才历经数月成功戒酒。随后,杨晓楠于2003年开通了公益戒酒热线,帮助更多为酒所困的酒友。杨晓楠告诉郭燕,酗酒者不是罪人,而是病人,需要亲人的关爱,发自内心的忏悔和内疚,是最好的解药。
一番话令郭燕醍醐灌顶,她立马给前一天晚上因吵架没回家的丈夫打电话,叫他回来“坐坐”。察觉到妻子与往日的不同,贾志强中午特意没有多喝,“只喝了半斤多就回家了”。一见面,郭燕拿出酒和口杯,给丈夫斟满酒,鼓励他说:“你去戒酒,我来上班,戒酒后咱们重新开始。”这些年来,这是妻子第一次主动让贾志强喝酒,见他喝完一瓶不过瘾,就又买来一瓶。“你想怎么喝就怎么喝,想多会儿戒就多会儿戒!”贾志强感觉到,当初的郭燕回来了,突然不好意思再喝了,开始反思自己是否也能回到过去……
7 战胜心魔八个月滴酒未沾
半个月后,贾志强和妻子在北京见到了杨晓楠。饭桌上,杨晓楠喝了4瓶啤酒,贾志强则与他的一个“酒鬼”朋友干掉4瓶二锅头,3人喝得爽快,聊得也痛快。“成也是酒,败也是酒”,杨晓楠的这句话给了贾志强希望。听了杨晓楠讲的一个个戒酒故事,再加上妻子的鼓励,他有了勇气:既然因为喝酒失败了,那就通过戒酒从头来过!
回到太原后,他又“突击”喝了一个星期,并在自家楼下的小饭馆畅饮了最后一顿“告别酒”,从此开始彻底断酒。
第一天,在前一天晚上两斤酒的刺激下,身体虽然不舒服,但还算吃得消。真正的考验从第二天开始,胸闷气短,毫无食欲,肠胃像罢了工,不时有腹泻的感觉,从卧室到卫生间都没有力气。熬了三四天,不适感才逐渐缓解,凭借家人的鼓励和自己的意志,艰难地捱过了最痛苦的第一周。
一次,他和家人去吃涮肉,看人家桌桌有酒,他就像“饿了好几天的人看见饭”,心里跟猫挠一样,直咽口水,没怎么吃就赶紧躲了出去。真正算是戒酒成功是在两个月后,朋友听说贾志强戒了酒咋也不信,专门喝酒馋他,见他始终淡定地喝水相陪,这才不得不信。杨晓楠说,不少山西酒友都与他联系过,不论是酒量还是馋酒程度,贾志强都称得上“山西第一酒鬼”。
如今,贾志强已经8个月滴酒未沾,开会、出差、带孩子爬山、看电影,久违的清醒,使生活简单而美好。在他看来,滴酒不沾不算成功,“人控制酒,而不是酒控制人”,这才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