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两会]零售业转型中急需重视的几个问题

03.03.2016  12:13

联商网专栏: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和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分别于2016年3月3日和3月5日在北京开幕。2016全国两会正逢“十三五”开局之年,  也是中国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基于此,我们特别策划了专题报道“全国两会,零售问道”,邀请零售企业高管、专栏作者以及广大网友建言两会,共同为零售行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企业不能靠政策吃饭,但政策对行业和企业影响深远,政策的“缺位”或“越位”,甚至能决定很多企业的兴衰存亡。

新常态之下,零售业陷入全行业、全局性困境,销售、利润持续下滑,成本、费用不断攀升,去年,全国179家主要零售企业55%的业绩下滑,95家百货企业中87家下滑,今年春节期间 ,全国百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下降6.6%, 不少企业跌幅惊人,形势已非常严峻。

尽管近几年零售企业的转型变革表现出了很强的创新性、适应性,但走出困境似为时尚远,鉴于实体零售在就业、税收、民生、防灾救灾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零售业的普遍困难应引起高层决策的高度重视。全国“两会”正在召开,以下问题希望能引起零售界代表、委员的注意。

一、供求失衡

造成零售业困难的原因很多,首当其冲的可能就是供应的严重过剩。前些年是百货、超市的疯狂开店,近几年则是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的“大跃进”,商业面积的结构性过剩,与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如出一辙,商业面积的增速远快于消费需求的增速,“僧多粥少”的局面愈演愈烈。全球在建的购物中心中,超过一半出现在我国。有媒体预测,2018年前,将有超过6000万平方的新增供应入市,占现有存量的63%,购物中心全面过剩将比人们预期的来得更早。继前几年百货、超市“关店潮”之后,购物中心的“倒闭潮”难以避免,事实上,沈阳、成都等地的购物中心闲置率都非常高,很多项目招商困难、经营困难。

虽然各地都有商业发展规划,但由于缺乏一个强制的“规划法”或“大店法”,致使规划往往沦为一指空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商业网点,避免供求关系进一步失衡,避免大量无效项目涌现,防止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已迫在眉睫。新“规划法”应明确协调发展多种零售业态,特别是新兴零售业态,限制传统零售形态复制性增长,以免造成光伏、钢铁等产业一样严重的产能过剩。

二、竞争失序

近几年,电商增速接近50%,严重冲击、挤压了实体零售,其中固然有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但更多的与政策的倾斜、监管的缺失、违法的纵容等不正当竞争有关。特别是与假货盛行、刷单成风、低价倾销等等,给平台电商带来的不正当竞争优势有关,监管执法部门宽待电商、苛责实体的现象非常突出。

比如,去年初,国家工商总局爆出,主流电商平台正品率仅58.7%,有的甚至近7成,但似未进行相应处罚,倘发生在实体店,早被罚得倾家荡产、关张大吉;

又如,多年来,低价、超低价是平台电商的“神主牌”,3块8吃饭、9块9包邮、快消品3.3折等明显的低价倾销畅通无阻,却不见有关部门及时叫停;

再如,电商刷单已形成产业链,已到了无平台不刷的地步,却未见相关部门重拳打击……

类似的不公平竞争还有很多,重大的节日前,电商平台之间的诋毁、攻讦低俗恶劣,从“老板”到“老板娘”无所不用其极,借此炒作造势,却得不及时制止。

正是借助上述种种不正当竞争优势,电商增速远高于实体,给实体零售造成严重冲击,导致大量中小零售企业关店裁员。

对电商和店商一视同仁,在监管、执法上公平公正、平等对待线上线下,让消费者自由选择,让线上线下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法治经济的题中之义,让平台卖家依法登记、亮照经营,明确电商平台承担连带责任,是公平公正的重要内容。

三、税费高企

电商轻徭薄赋、实体零售苛捐杂税的局面已经形成。虽然阿里、京东等企业依法纳税,但大量的平台卖家事实上享受着税收减免优惠,这对实体零售企业非常不公平,百货零售企业的税负率高达3.5%,远高于企业利润,压力山大,不可持续。

实体零售不仅各种税负多如牛毛,各种收费也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由于零售业涉及行业众多,对口管理的部门也非常多,是个部门就可以收费,基本上是无部门不收费,隐性负担十分沉重。

零售业早已是微利行业,特别是在空前困难的当前,在盈利空间收窄、转型变革投入巨大的情况下,继续原来的税负、费用负担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尽快实施“营改增”、确定合理的税率,全面梳理零售业收费,明确规范收费项目,势在必行。

四、用工成本上涨过快

零售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吸纳了大量就业,但也承担着沉重的人力成本。近几年,员工工资持续较快增长、“五险一金”缴纳基数大幅上涨,租金、人工两项成本占比超过60%,企业早已不堪重负,而与此同时,员工的流动性有增无减,辞职、跳槽对年轻员工是家常便饭,企业投入的考察费、培训费大量打了水漂。

企业的发展成果应该与员工共享,正常的工资增长很有必要,不涨工资就难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和住房公积金“五险一金”过快上涨与市场、企业实际经营严重脱节,特别是缴纳基数连年以15%的增速上涨难以承受,最近虽略有下调,但幅度非常有限,增速仍在12%左右,企业、员工合计缴费比例占工资的1/3-50%。应适当降低缴费标准,或实行灵活的缴纳方式,防止在行业困境之下,用工成本过快上涨。

此外,新《劳动法》脱离实际,对企业保护严重不足,降低了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削弱了企业竞争力,加重了企业负担,长远看也不利于劳动者,已引起包括财政部长和众多知名企业家的质疑,应尽快修订,多听取包括零售企业在内的企业意见。

五、好政策难落地

中央出台了很多好政策,但由于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很多到地方后都难以落地。如工商业用电虽已同价,但“谷峰电价”仍然没有取消,仍有0.2元/度的差价,企业每年为此支出在数十万至数百万之间。又如,商务部文件明确提出,“商业项目用地可以享受优惠”,对零售企业发展电商、转型全渠道、实施互联网+也有很多鼓励政策,但实际中根本无法落实。再如,国家鼓励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放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但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沦为一句口号。很多行业、产业都有鼓励、扶持政策,但零售业在政策、项目、资金的扶持上基本是“白板”一块。

应对涉及零售业的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尽快出台配套措施、实施细则,把国家的好政策落到实处。

(联商网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