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时论:为民谋利让百姓“获得感”更多

14.03.2015  19:36

  在今年的两会上,民众的“获得感”成为热词之一。“获得感”出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2月27日中央深化改革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它承载着沉甸甸的民意分量,今后改革成效如何,“获得感”是一块试金石。

  如何让百姓“获得感”更多,收入分配、社会公平、医疗养老、教育就业、食药品安全等民生的改善,成为老百姓对于增加“获得感”的主要普遍诉求。

  当然,收入分配成为民众“获得感”的首要诉求,也是对政府和社会的最大期待。大部分民众都有提高目前个人收入水平的愿望。从这个层面而言,民众的“获得感”就是涨工资增加收入。涨工资之所以成为民众最为期待的应对生活成本上涨的途径,因为物价持续上涨,城乡居民生活成本普遍大幅提高,所以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的长效机制最受关注。

  而在增加收入涨工资的呼声背后,其实是对收入分配改革的期待,行业之间差距过大、普通员工与企业管理层之间差距过大成为收入分配改革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就是要限制国有大企业管理层收入过高,用好政策杠杆调解高收入和超高收入,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同样是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深化改革同样不能忽略这些领域。

  其实,国民对于获得感的底线和期望值都并不高。许多人通过网络表达了他们心愿:只要可以支配的钱多起来、物价平稳、有一定的休闲时间就心满意足了!对于民众如此朴素的“获得感”诉求的回应,需要推出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把深化改革的含金量展示出来。国民是邦国的根本,本固则国安。百姓过上了好日子,社会自然和谐平安。所以说,政府出台政策举措都要从民众利益出发,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配合。民生最忌讲空话套话,贵在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惠及百姓。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从两会上的政府报告和部门的新闻见面会上透露出的信息,从退休、养老金到高考、医疗,再到利率市场化、税收法定,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十大民生改革时间表都得以明确。

  今年将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今年将在100个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公路收费办法改革今年提上日程;存款利率上限今年放开;全国养老金统筹方案也将力争在今年出台;25个省明年高考统一命题试卷;房地产税立法或2017年完成延迟退休方案今年制定2017年正式推出;税收法定2020年之前全面落实,“全面二孩”政策放开正在调查评估。这些改革的路径、成果、进度势必将与民众的“获得感”密切相关。

  中央刚刚推出新的战略“四个全面”,将以全面建成小康做为统领。群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参与者,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评判者。小康不小康,百姓说了算。把老百姓满意不满意、幸福不幸福作为重要的评判标准。只有百姓对全面小康的“获得感”提高了,归属感才能更强,对国家和政府的满意度就会更高。(央广网评论员 廉军)

责任编辑: 张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