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乱扫二维码
二维码是黑白相间的矩形方阵图形,只要有专门生成软件便可随意生成,但必须使用专用扫码软件才能解码。目前,多数民众对二维码的生成和解码原理不了解,极易被犯罪分子借二维码之名进行“高科技”的“包装”所蒙蔽。 二维码可能成为手机病毒或木马的马甲 只要有二维码生成软件,犯罪分子便可将病毒、木马程序或手机吸费软件等网址链接生成二维码形式的图形,几乎没有制作门槛。同时二维码又可以随意发布,一般伪装于打折、促销的广告,或热门游戏、系统升级软件中,诱导用户扫描,在联网状态下用户扫描后手机就会中毒,手机里存储的通讯录、银行卡号等隐私信息可能会泄露。该类木马也可能在后台运行,使用户手机恶意发送收费短信,消耗上网流量,造成话费流失。载有病毒或木马链接的二维码可广泛快速地在QQ、微信等一些即时聊天工具或者email中得到传播,稍不留意便被入侵。
警方支招 : 不要见“码”就刷,安装防病毒软件
警方分析,由于目前民众对二维码认知较少,所以现阶段有关二维码的警情也相对较少,但由于其特殊的功能,决定了二维码的使用人群和范围将越来越广泛,由此可能引发的治安问题将会增加,可推测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有关二维码的冒充身份电话或网络诈骗、网络购物诈骗、涉案类电话诈骗、贩卖公民身份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可能会进一步增多。 针对二维码的新型犯罪,警方将从安全防范的角度出发,主动联合通讯、工商等部门,对二维码行业进行规范,建立二维码安全数据库,并将二维码的发布权与企业的资质挂钩;对商家发布的二维码进行备案,登记入库,有效防止恶意的病毒或木马二维码借此蔓延。
同时,警方提醒民众,掌握一些二维码的相关知识、常见犯罪手法和案例,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在此,警方传授一些防范招数,教您规避安全隐患:
第一,到官方应用商店、论坛下载二维码扫描软件。
第二,不要见“码”就刷,在扫码前一定要确认该二维码是否出自知名正规的网站,一些发布在来路不明的网站上的二维码最好不要扫描,更不要点开链接或下载安装。
第三,在手机中安装防病毒安全软件等相应的防护程序,一旦出现有害信息,可以及时提醒和杀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