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上半年居民消价格总水平上涨1.9%
今年以来,在各项政策调控的共同影响下,朔州市物价总水平运行平稳,价格上涨压力有所缓解。上半年我市CPI累计上涨1.9%。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1.7%,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1.8 %,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 2.0 %。
一. CPI 总体运行特点
从CPI的构成来看,八大类呈“五涨三跌”的运行态势。食品价格涨幅最大达4.1%,其次衣着类价格上涨2.5%,医疗保健上涨2.0%,娱乐教育上涨1.8%,家庭设备上涨0.6%;烟酒类有所下跌,跌幅为0.9%,交通通讯和居住类价格小幅下跌,跌幅分别为0.4%和0.2%。
2014 年上半年朔州市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及影响率
名 称 | 价格指数 | 涨跌幅度% | 对指数影响率(百分点) |
居民消费总指数 | 101.9 | 1.9 | ----- |
食品 | 104.1 | 4.1 | 1.36 |
烟酒 | 99.1 | -0.9 | -0.03 |
衣着 | 102.5 | 2.5 | 0.25 |
家庭设备及用品 | 100.6 | 0.6 | 0.03 |
医疗保健 | 102.0 | 2.0 | 0.19 |
交通通讯 | 99.6 | -0.4 | -0.04 |
娱乐教育 | 101.8 | 1.8 | 0.2 |
居住 | 99.8 | -0.2 | -0.03 |
二、分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变动情况
(一)食品价格涨跌互现
上半年我市食品类价格上涨4.1%,拉动CPI上涨1.36个百分点。16类食品价格有13类上涨,3类下跌。其中液体乳及乳制品、干鲜瓜果、调味品、糖、粮食、淀粉及制品涨幅较大,分别达24.3%、18.4%、15.2%、6.1%、4.4%、4.8%。食品价格的变动主要特点如下:
1、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上半年粮食价格上涨4.4%,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16个百分点,从月环比来看,1月份上涨0.4%、2月份上涨0.2%、3月份上涨1.0%、4月份持平、5月份上涨0.7%、6月份上涨0.4%。主要是优质小米货源偏紧和大米新旧交替造成粮食类价格持续上涨。
2、肉禽及其制品价格涨跌互现。上半年我市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0.9%,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06个百分点。由于饲养周期长,养殖成本高,加上市场需求的增加,牛羊肉价格居高不下,牛肉价格上涨7.9%,羊肉价格上涨6.1%。猪肉价格大幅下跌,跌幅为10.5%,主要原因是去年猪肉价格上涨,养殖户积极补栏,导致生猪供过于求。另外受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健康状况的考虑,猪肉需求减少,尤其是春节期间猪肉消费未能达到旺季应有的水平,节后需求近一步减弱,导致猪肉价格出现“旺季不旺,淡季更淡”的现象。
3、液体乳及乳制品大幅上涨。受奶源紧缺,原奶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上半年我市液体乳及乳制品价格上涨24.3%。其中巴氏杀菌乳上涨32.3%,酸牛奶上涨19.2%。
4、干鲜瓜果价格持续上涨。受节日和流通成本增加的影响,上半年我市干鲜瓜果价格上涨10.4%。其中鲜瓜果上涨20.9%,干坚果上涨11.6%。
5、鲜菜类价格波动较大。受气候影响,上半年我市蔬菜价格波动较大,1、2月份受气候和节日影响,鲜菜价格总体上涨,3-5月气温回暖,蔬菜供应量增加,6月高温天气本地菜大量上市,价格逐步回落。上半年我市菜类价格下跌10.1%。其中鲜菜价格下跌11.4%。
6、鲜蛋价格震荡上扬。受去年禽流感影响,鸡蛋价格波动频繁。上半年我市鸡蛋价格呈V字型运行态势。目前由于蛋鸡存栏量较去年同期偏低,加之气温升高产蛋率下降价格明显上涨。
(二)服务价格上涨明显
上半年,我市服务类价格上涨1.8%,拉动CPI上涨0.53个百分点,价格上涨明显的有个人服务、家庭服务和旅游收费,涨幅分别为25.9%、9.4%、6.8%。服务项目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推动家庭及个人服务类价格上涨。
三、影响 CPI 运行的主要因素
(一)推动 CPI 上涨的主要因素
1、近年来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升,增加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支撑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
2、劳动力成本继续上升,进而传导至最终消费。如生活必需品消费、服务性项目消费,成为影响我市物价上涨的又一因素,也是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推手。
(二)抑制 CPI 上涨的主要因素
1、随着“稳增长、调结构、防通胀”政策的实施,经济增长将适度放慢,一定程度抑制了物价上涨。
2、市场需求不足。受相关政策影响,烟酒、餐饮、旅游等行业增速明显放缓,工业消费品消费增长乏力,缺乏新的消费热点支撑。在消费需求不足的背景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扬乏力。
四、稳定市场物价的对策及建议
为了确保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消除物价上涨给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把“控物价、保民生”,作为首要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
1、加强市场价格监管。打击恶意炒作,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行为,维护正常流通和价格秩序,防范供需失衡和价格大起大落。
2、认真落实“菜篮子、米袋子”工程。食品价格是影响CPI重要因素,它的涨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CPI的走势,由于食品价格走势对居民相当敏感,因此控制食品价格对稳定市场价格有较强作用。各级政府应继续把“菜篮子、米袋子”建设,置于保障民生的重要位置,要把“菜篮子、米袋子”建设和供给结合起来,重点抓基地建设、储备建设和平价超市或商店建设,通过政策引导,财政补贴、信息服务、法律保障等手段调节“菜篮子、米袋子”的生产、流通、销售等关键环节来保持价格稳定。
3、搞活流通降低成本。加大政府对市场建设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规范贸易市场管理,严格执行蔬菜等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认真落实对农产品批发集贸市场、平价商店等扶持政策,鼓励连锁店、种养大户、蔬菜基地对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
4、高度关注低收入群体,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收入分配制度,稳定低收入者的收入,完善物价补贴手段,同时要加强宣传,引导公众全面客观分析价格上涨形势,树立公众对宏观调控的信心。(责任编辑:贾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