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三夏”新变化—— 写在我省农机化“三夏”会战收官之际

16.07.2018  09:57

图为无人机在田间作业。 本报记者 魏贵富 摄

      年年有“三夏”,岁岁皆不同。今年我省农机化“三夏”会战,从5月22日运城市盐湖区银张村小麦开镰,到目前已持续了一个多月,进入到收官阶段。那么,今年的“三夏”与往年相比有何不同呢?记者通过走访发现,还真有不少新变化。
 

“三夏”变成“两夏”


      “人们习惯把每年的夏收、夏播、夏管称之为‘三夏’。但我要说,今年的‘三夏’已经变成了‘两夏’,因为夏收和夏播实际上已经融为了一体,都是一次完成。”曲沃县杰利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范振杰这样告诉记者。

      杰利农机专业合作社所在的曲沃县郇村,全村有小麦2800亩左右。今年6月9日开镰,全村的麦子到17日就全部收获完毕,前后仅用了9天的时间。而更令人欣喜的是,由于今年采取了前面收麦后面播种,小麦联合收割机和玉米播种机一条龙作业的新模式,这样玉米播种就没有再像往年一样单独进行,而是随着小麦的收割同步实施,收一块就播一块。如此一来,小麦9天收获结束,玉米播种也在9天完成,整个夏收、夏播一气呵成,干净利索。

      范振杰说,今年他的农机合作社在“三夏”中总计完成作业面积2万多亩,基本上都是采用了收播一体化的作业新模式,而这种新模式在其它合作社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他说,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留守的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收播一体化满足了缺少劳动力的农户省心省事的需求。再说,就农机合作社来说,同步作业还能提高作业效率,也是一件好事。
 

植保用上无人机


      6月26日,在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乡洛阳村的田野上,两架无人机正在一片高粱地的上空进行防治病虫害作业。只见飞机在超低空飞行,就像两只矫健的燕子轻盈而急速,它们按照设定的飞行路线在空中不停地穿梭,在掠过高粱的头顶时,将雾化的药液瞬间喷洒在了高粱的叶面上。

      正在飞行作业的是山西农机新技术服务中心所属的山西农用无人机航空飞防救灾大队。工作人员马悦告诉记者,作为成立只有一年的无人机大队,今年在农作物的夏季管理中,特别是在防治病虫害(植保)方面,日渐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无人机作业不但效率高,作业效果好,而且作业成本低,还能做到人药分离。就以高粱防治病虫害作业为例,一架飞机一天可喷药350亩左右,不要说这比人工喷药效率高出几十倍,就是与高地隙喷药机相比,效率也高出三四倍。而从作业效果来看,无人机作业不仅雾化喷药使作物受药均匀,还能发挥卫星定位的功能,在夜间实施作业,解决白天午后温度高,药液挥发影响药效的问题,以此确保防治效果。再者,无人机作业效率高,使它的作业成本比人工和其它机械作业更低,更划算。还有一点就是,无人机作业做到了真正的人和药的分离,使作业人员不再受到农药的危害。

      他说,今年进入“三夏”以来,无人机大队已先后在大同为黄花菜防治病虫害,在忻州为辣椒喷药,在榆次为茴子白喷药,在文水为土豆喷叶面肥和农药……一句话,足迹遍布三晋南北,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成了“香饽饽”。
 

“滴滴农机”进农家


      城里人出门可以“打滴滴”,既方便又快捷。今年咱村里人夏收夏播也用上“网约”了,也有自己的“滴滴农机”,确实很是便利。万荣县南景农机合作社社长王超说到今年夏季生产中的新变化,张嘴就提到了“滴滴农机”这一新鲜事。

      他说,咱农民搞网约有自己的特点,不追求多么高大上,而是讲究实用和方便。老乡们把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村民们拉在一起建立了自己的微信群,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实现生产作业信息、机具需求信息的共享,实现“网约”。5月29日,他的合作社所托管的小麦成熟了,但是合作社里的收割机却不够用,怎么办呢?为了确保龙口夺食颗粒归仓,他就想到了“网约”。他在网上发布了一条机具需求信息,并约好了收麦的时间地点和价格。结果,还没过几分钟呢,农机手赵建业、陈建等就与他取得了联系,很快抽调11台收割机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开展麦收作业,就这样很快就将5000余亩小麦收割完毕。

      绛县郝庄乡大吕村荣先农机合作社社长徐永宪,既是一个农机经营大户,也是一个种植大户。虽然自己有农机,但是却没有无人机。为此,6月27日,他在网上发布了一条无人机植保信息,结果,农资经营户姚海霞马上就与他取得了联系,约定提供从农药到无人机作业的一条龙服务。徐永宪告诉记者,一条龙服务每亩18元,价格不贵,而且作业速度快,还能保证作业质量,这样做很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