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流动儿童的暑假生活

21.08.2014  12:02

   他们渴盼与父母在一起,却很少能得到父母的教育指导;他们游离在城市中,却不能尽享城市美好的环境与丰富的公共资源——

   阅读提示

   在城市中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被称为流动儿童。这些孩子跟随父母由农村来到城市,或者就出生在城市,他们落脚于城乡接合部并在当地接受教育。父母从事的多数为服务行业,如餐饮业打工者、小商小贩、快递员、家政服务员等。他们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有的甚至是文盲,但是他们希望带孩子在身旁,让其接受比农村更好的教育。可现实是他们往往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今年暑假已经过半,流动儿童的假期生活如何?连日来,记者走访了省城多地,从多个孩子的身上感受他们假期的快乐与烦恼。

李荣:长在农村,今年初转学太原
能天天跟父母在一起很开心

  8月5日,记者在小店区嘉节村的一家蔬菜店里见到了李荣。眼前的这个小姑娘,虽说只有11岁,个子却蹿得高。她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今年初才由文水县一小学转学到此地,在校成绩不错。父母原先在北京做铁艺生意,去年来太原做起了卖菜生意。这么多年,李荣和弟弟常年被留在农村老家上学,由爷爷奶奶照顾生活。对于李荣来说,现在天天能跟父母在一起,她非常开心。
  7月4日学校放假,李荣跟弟弟回了文水老家,十多天后她便返回太原,弟弟则继续待在老家。从老家回来,李荣每天上午看书写作业,午饭后睡觉,下午则跟周围的小伙伴们在村中心的小广场上打打羽毛球。不过,这样的生活多少显得单调。李荣说她也想出去玩,以前父母在北京做生意的时候,假期也曾带她去过动物园等地方,来太原后他们生意缠身,根本抽不出空来带她出去玩。好在前不久,一位同学家长带着她们4个孩子去了趟迎泽公园。在公园里划船、坐过山车,李荣说她们几个孩子那天玩得特别开心。
  傍晚时分,李荣家开的蔬菜店开始忙碌起来,不断有顾客进店挑选商品。李荣的妈妈忙着称重收钱,姥姥则充当导购角色,忙着给顾客递东西。记者几欲跟她们交谈,却不断被顾客询价买菜打断,这期间小姑娘李荣早已没了踪影。
  李荣的妈妈在忙碌的间隙告诉记者:“孩子的爸爸正在睡觉,凌晨3点多他开车去蔬菜批发市场进货,5点多回来卸了货后,再去附近的市场进其他货,7点多才能回来。卖上一上午菜,午饭后我抽空睡会儿觉,然后整个下午都是我和孩子她姥姥忙活。我们开这店一天忙到晚,晚上直犯困,几乎没有时间带孩子,更别提带她们出去玩了。
  姥姥说李荣喜欢跳舞,在“六一”儿童节学校举办的演出中,李荣还被老师选中表演了舞蹈。不过,学校上午演出的时候正是店里忙的时候,妈妈说他们从没去看过女儿跳舞,想来挺遗憾的。“孩子并没有上过舞蹈班,”妈妈言语中显得很无奈,“如果有条件肯定会考虑让她学习舞蹈”。

李娜:进城十几载,假期回老家
上学比放假好生活更充实

  8月7日,在迎泽区校尉营社区,记者见到了居民吴女士和她的一双儿女,社区郑主任邀请孩子们参加“儿童之家”每周组织的集体活动。
  吴女士的女儿李娜,今年14岁,文静质朴,为某中学初一年级学生。实际上,她跟着父母从老家平遥县来到太原已有十几年。爸爸现在为商场送货,妈妈则在小吃城打临工。一家人最近才由潮湿的地下室搬到了单元楼上,不过也只是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年租金1万元。
  李娜爱好文学,也喜欢写作,曾在校园报上投过几次稿。刚放假那几天,她便跑到书店买书,多是些文学类书籍,她要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
  每逢寒暑假,李娜和弟弟都要回老家平遥看望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今年暑假也不例外。不过,尽管有长辈们的疼爱,但毕竟在城市里待久了,农村生活是单调乏味的,没有小伙伴儿一起玩,李娜他们在老家待了十几天便返回太原。
  从农村回到太原,李娜除了写作业,还抽空跟同学们一起出去玩。由一两位家长带领,五六个女孩一起,去乌金山欢乐谷游玩,还去了长风商务区,在省图书馆饱览群书,在省科技馆增长见识。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李娜还是觉得上学要比放假好。跟同学在一起玩才是最开心的。李娜没有上过兴趣班,她说在学校参加过社团,曾经学习过健美操,但后来放弃了。
  吴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仅是初中毕业,对于孩子们的功课辅导很吃力。不过,李娜说学校每天放学后会有近1个小时的时间来让学生解决问题,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请教同学或者老师,不会把问题带回家。
  跟在溺爱中长大、花钱阔绰的一些城市孩子相比,李娜不乱花钱,很少吃零食。

李原:出生在太原,户口在江西
爱看动画片想去图书馆读书

  8月8日,在迎泽区松庄村的一个小院子里,记者见到了一个小男孩,他叫李原,沉默寡言。父母在附近做小生意,来到太原已有十多年。李原今年11岁,出生在太原,但户口落在了江西农村老家,今年秋季开学他就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了。
  今年暑假,李原说他没怎么出去过。他多数时候在院子里跟其他小孩玩,偶尔也出院子跟周围的同学们玩一玩,打一打羽毛球。老师布置的作业,除了发的暑假作业书,就是做一张安全知识小报。作业不多,李原说他平时做作业,闲时则帮助爸爸妈妈扫扫地、干些轻活。
  江西农村老家暑期天气炎热,加上路程遥远、费用较高,李原的爸爸妈妈并没有计划送孩子回去。
  李原的学习成绩不错,在班里名列前茅。今年“六一”儿童节学校奖励了他一个书包。妈妈说李原高兴的不得了,回到家迫不及待地让她看奖品。
  李原喜欢学习,更喜欢读书。他跟同学们借书来读,内容如 《昆虫记》等,他都仔细阅读。不过今年暑假,爸爸没有给他买课外书。
  妈妈没上过学,每次开家长会,李原都不要妈妈参加。有什么语文方面的问题,他会求助于高中毕业的爸爸。妈妈说她很后悔没学点文化,能辅导孩子作业,更便于与他沟通。记得孩子曾经跟她说过,妈妈赚钱不容易,不想像妈妈那样受苦干活。
  对于李原来说,电视无疑是他单调乏味假期的调味剂。他爱看电视,尤其爱看动画片。李原说他想出去玩,想去图书馆读书。“放假了没事干!”李原说他更愿意上学。
  李原的妈妈说,因为做生意比较忙,没有带孩子去过远的地方。前几年,她曾跟邻居们带着孩子们去过一次动物园。而对于动物园,李原显得很陌生,他说现在已不记得动物园有什么动物了。李原的妈妈告诉记者,今年暑假,李原经常缠着她说要去公园玩。因为干活比较累,远的迎泽公园没去,她还是骑着三轮车载着李原他们在附近的松庄公园玩了玩,也算了却了他的一个心愿。

  本报记者 刘瑞强

   短评

给流动儿童创设更多空间

  每逢假期,跟城市孩子参加夏令营、旅游观光不同,流动儿童多数会被送往农村老家,交由爷爷奶奶照看,单调乏味地熬过暑假。要知道,他们也需要丰富的假期生活。可喜的是,我们看到,有更多的家长“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带自己孩子游玩的同时,也不忘关照孩子的小伙伴们——流动儿童,难能可贵。我们也看到,社区办起了“儿童之家”,关心鼓励他们。但我们仍旧希望有更多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个人行动起来,给流动儿童创设更多的假期活动空间,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