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今年600万平方米老房“穿衣戴帽”节能改造
暖气连续关了3天,家里的温度仍然保持在20℃以上。节能改造后,即使面对去年前所未有的寒冬,万柏林区华龙泰小区居民裴先生说依然过得暖洋洋。自去年起,我市大力推进"暖房子工程",全年完成了400多万平方米的改造,一批居住了多年的老房子变得安静又舒适,十余万群众从中受益。
在刚刚结束的市"两会"上,我市未来五年的发展计划初步敲定,其中,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暖房子"节能改造也制定了相应的目标,要完成全市约4000万平方米既有非节能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改造完,预计将有上百万群众的居住环境大幅改善。
老旧楼“穿衣又戴帽”
近日,家住杏花岭区金刚里小区80多岁的李奶奶逢人便说:“住了30多年的老房子去年改造后,家里安静了,也暖和了!”金刚里小区是个老旧小区,大部分楼院里的老房子都已经有二三十年了。我们在李奶奶居住的金刚里小区8号楼看到,以前的灰色砖墙和不锈钢门窗不见了。整栋楼加装了保温层后,又统一粉刷,外观非常漂亮,塑钢门窗也都是新换的。
老人高兴地说:“这次改造后,又和新房子一样了。原来,一快到冬天,冷风就透过墙体飕飕地吹进来,每年我都得提前开着电暖器才行。去年冬天,外面再冷,家里温度也在20摄氏度以上,呆在家里没觉得冷。换了新窗户,家里也干净多了!”据介绍,小区改造中,不仅整个楼体加装了保温层,每家每户还换上了双层玻璃的塑钢窗户。
民生实事暖民心
与李大娘有同感的还有去年也进行节能改造的华龙泰小区的居民裴先生。“我们居住的是典型的老旧小区,房屋建于2000年,全部是单层混凝土结构,窗户也是单层的铝合金结构。以前冬天很冷,暖气都不顶用。门窗透风,厨房里的水管都能冻住。”他进一步介绍说:“这个冬天就不一样了。改造后,门窗不透风了,家里有时候还会觉得热,还需要打开窗户透透气,睡觉不用再盖厚被子了,更不用担心水管会被冻住了。”
为了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去年起,我市大力推进“暖房子”工程,改造范围涵盖六城区范围内,主要是2007年10月1日前竣工、不在城市规划拆迁范围内、抗震和结构安全性能较好、改造后能继续安全使用20年以上的既有非节能居住建筑。
改造中,还与片区改造相结合,对老旧小区的道路、楼道墙面等进行了整修和重新粉刷。“看着居住环境面貌一新,群众心里特别开心,现在都成了改造工程的义务宣传员了。”万柏林区公园路社区负责人介绍说。
五年改完4000万平方米
其实,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综合性效益。通过节能改造,老旧楼房“穿衣戴帽”,不仅群众家里冬天暖和了,夏天也会变得清凉的;更换窗户后,噪音降低了,防盗性能也能得到提高;建筑外面重新整饰,整个小区的环境质量改善,城市面貌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而且,节能改造从源头上还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等有害气体的排放,进一步改善了省城的空气质量。据了解,去年完成改造的400多万平方米既有建筑,改造后,每年可节约标煤6.6万吨,减少灰渣排放2.53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02.75吨,减少烟尘排放约108.23吨。
经过前期摸底,全市现尚有4000万平方米的老房子需要节能改造,这些老房子都要在“十三五”期间完成改造。今年老房子节能改造的前期筹备工程现已启动,2月29日,我市对节能改造的工程设计进行了招标,今年预计将改造600万平方米,十余万群众的生活环境会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