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十三五”期间要完成56万人易地扶贫搬迁
对于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贫困人口,搬迁是最好的选择。6月22日,我省出台《“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十三五”期间,全省11市86个县(市、区)要完成56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其中:搬迁4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万确需同步搬迁的农户人口,并把解决不安全住房尤其是“土窑洞”作为易地搬迁工作的重要任务。
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主要是居住在吕梁山黄土残垣沟壑区、太行山干石山区、晋北高寒冷冻区、限制或禁止开发区、煤炭等矿产开采沉陷区、地质灾害威胁区等区域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抗震区域贫困村,根据实际确定安置方式。其余类型贫困村人口根据情况,选择整自然村搬迁或者部分搬迁。尽量实现自然村整体迁出,确需同步搬迁的其他农户,可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规划。
搬迁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安置方式。
集中安置方式有:行政村内就近集中安置;建设移民新村集中安置;依托小城镇或工业园区安置;依托乡村旅游区安置;依托已有配套设施安置,如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空地、空置房屋等资源,由当地政府统一组织回购空置房屋,配套相应耕地、商铺等资源安置部分搬迁对象,严格控制价格,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属于农村“五保”对象的搬迁对象,实行集中安置和供养。
分散安置方式有:货币安置,支持搬迁对象通过进城务工、投亲靠友等方式自行安置,给予易地扶贫搬迁货币化补助,迁出地和迁入地政府在户籍转移、社会保障、就业培训、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原则上在县域内安置,县域内水土资源确实难以承载的可酌情考虑跨县、跨市安置。
补助标准方面,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集中安置建房人均补助2.5万元,配套基础设施户均补助2.1万元,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户均补助1.77万元,配套设施资金要统筹集中使用,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分散安置建房人均补助2万元。自然村整村搬迁中确需同步搬迁的农户,可与贫困人口一并享受统筹规划安置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同步搬迁人口给予人均补助1.2万元。(记者张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