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晋城市经济运行情况

04.05.2015  18:08

今年以来,晋城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排位虽相对靠前,但回落幅度较大,实现稳增长困难重重,需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21.0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1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2亿元,增长5.1%,拉动经济增长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8.3亿元,增长0.7%,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6.5亿元,增长6.6%,拉动经济增长2.2个百分点。

县(市、区)生产总值增速排位:沁水县(9.6%)、城区(8.8%)、泽州县(3.1%)、高平市(0.1%)、陵川县(-2.7%)、阳城县(-9.4%)。

一、农业

去年小麦播种期间降水充足,土壤墒情较好。全市小麦播种面积77.0万亩,同比增加10.6万亩,增长15.9%。目前,小麦长势良好,苗情比例好于去年同期。

畜牧业生产平稳。一季度,生猪出栏50.6万头,增长9.5%;羊出栏12.0万只,增长3.6%;家禽出栏232.8万只,增长28.6%;猪牛羊禽四种肉类产量4.3万吨,增长8.4%;禽蛋产量1.8万吨,增长0.4%。

二、工业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7.2个百分点。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下降2.2%,集体企业下降36.4%,股份制企业增长1.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2.3%。

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1%,轻工业下降6.5%。

从主要行业看,煤炭行业下降2.0%,影响全市规上工业下降1.3个百分点;非煤行业增长6.9%,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30.2%,拉动规上工业增长2.3个百分点。其中,煤层气行业增长29.8%,装备制造行业增长18.7%,煤化工行业下降1.9%,电力行业下降3.9%,冶铸行业下降10.8%。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原煤(规模企业)1896万吨,同比增长4.6%;化肥(折纯)63.3万吨,下降0.5%;煤层气6.0亿立方米,增长19.4%;发电52.3亿千瓦时,下降3.6%;焦炭11.3万吨,下降51.0%;生铁94.4万吨,下降5.9%;钢材79.7万吨,下降7.1%;铸管产量9.0万吨,下降19.8%;铸件产量4.5万吨,下降5.6%;水泥15.5万吨,下降43.4%;矿山专用设备1.2万吨,下降15.4%;金属切削工具76万件,增长13.4%;光电子器件2.5亿只,下降14.5%。

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排位:沁水县(16.1%)、泽州县(-1.1%)、城区(-2.7%)、高平市(-2.8%)、陵川县(-16.2%)、阳城县(-17.3%),开发区增长33.3%。

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分别完成146.1亿元和4.1亿元,同比下降9.2%和27.3%,已持续26个月负增长。六大主导行业利润呈现“三亏三增”:煤炭、化工和冶铸三行业分别亏损1.6亿元、0.6亿元和0.1亿元,通讯设备制造行业扭亏为盈,实现利润2.1亿元,电力和煤层气行业利润分别增长60.0%和55.7%。

三、投资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1.2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8.8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3亿元,下降5.9%,影响投资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41.4亿元,增长13.8%,拉动投资增长6.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36.5亿元,下降0.8%,影响投资下降0.4个百分点。

从投资来源看,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29.7亿元,下降17.1%;港澳台及外商投资8.7亿元,增长43.8%;民间投资42.8亿元,增长23.2%。

县(市、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位:陵川县(16.4%)、泽州县(10.1%)、城区(8.6%)、阳城县(8.5%)、沁水县(8.0%)、高平市(-6.0%),开发区增长18.8%。

房地产投资有所减弱,房屋新开工面积和销售面积双双回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1亿元,增长16.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完成4.7亿元,增长24.7%。

房屋新开工面积6.0万平方米,下降69.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09.0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4.9万平方米,下降69.6%,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16.4个百分点。

商品房销售面积6.6万平方米,增长12.6%,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51.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9万平方米,下降11.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68.1个百分点。

四、贸易

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完成75.8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5.7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28.4亿元,下降1.6%。

城镇市场增速放缓,乡村市场活跃度提升。一季度,城镇市场完成零售额65.6亿元,增长4.9%;乡村市场完成零售额10.2亿元,增长12.0%。城镇市场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6.4个百分点,乡村市场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批零住餐四大行业均衡发展。一季度,批发业完成零售额6.6亿元,增长9.0%;零售业完成零售额56.3亿元,增长5.7%;住宿业完成零售额1.6亿元,增长5.9%,餐饮业完成零售额11.2亿元,增长4.6%。

主要商品销售差异较大,大宗商品增长乏力。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中,增幅较大的有书报杂志类增长53.2%,家具类增长45.4%,饮料类增长39.1%,中西药品类增长31.8%,粮油、食品类增长19.1%,五金、电料类增长17.6%。降幅较大的有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31.8%,石油及制品类下降24.1%,机电产品及设备类下降2.6%,金银珠宝类下降2.5%。

网上零售增长迅速,快于传统销售方式。一季度,批发业网上销售增长19.4%;零售业网上销售增长22.1%;住宿业网上营业收入增长4倍;餐饮业网上营业收入增长3.4倍。

县(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排位:城区(6.6%)、陵川县(6.5%)、高平市(5.8%)、沁水县(4.4%)、泽州县(4.4%)、阳城县(4.2%)。

五、进出口

一季度,全市外贸进出总额完成2.1亿美元,同比增长51.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92.9个百分点。其中,进口完成1.5亿美元,增长49.6%;出口完成0.6亿美元,增长55.7%。

从商品构成看,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均呈现出口、进口全面增长的良好态势。机电产品出口4539万美元,增长41.6%;进口9058万美元,增长80.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611万美元,增长80.9%;进口7044万美元,增长90.8%。

六、财政

一季度,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1.0亿元,同比增长0.6%,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0.3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6.9亿元,下降22.8%。

从税种看,增值税完成3.2亿元,下降18.0%;营业税完成3.5亿元,下降43.3%;企业所得税完成1.9亿元,下降54.7%。

分征收部门分,国税部门完成4.4亿元,同比下降19.2%,减收1.1亿元;地税部门完成12.5亿元,同比下降23.9%,减收3.9亿元;财政部门完成14.1亿元,同比增长57.9%,增收5.2亿元。

县(市、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排位:高平市(11.2%)、沁水县(10.2%)、阳城县(4.7%)、泽州县(1.9%)、城区(-13.7%)、陵川县(-53.2%),开发区增长2.3%。

财政支出压力加大。一季度,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5.5亿元,增长3.2%,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8.3个百分点。

七、价格

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分类别看,八大类消费品价格“五升三降”,居住类上涨5.5%,衣着类上涨3.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9%,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1.3%,食品类下降0.3%,交通及通信类下降1.5%,烟酒及用品类下降2.7%。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7%,涨幅比上月回落1.5个百分点。

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6.3%,已连续32个月累计负增长;3月份同比下降5.4%,降幅比上月收窄1.6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7.7%;3月份同比下降7.7%,降幅比上月收窄0.5个百分点。

八、金融

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844.7亿元, 同比增长1.6%,增速比上月回落6.3个百分点。1-3月份,全市人民币各项存款新增40.6亿元,同比少增26.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新增65.6亿元,同比多增4.8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26.9亿元,同比多减13.7亿元。

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965.6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比上月提高1.2个百分点。1-3月份,全市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44.9亿元,同比多增3.7亿元。其中,境内中长期贷款减少7.2亿元,同比少增25.3亿元;境内短期贷款新增48.4亿元,同比多增21.4亿元。

下一阶段,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努力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晋城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