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白血病患儿父亲的求助日志
3岁的小陈澍目前正在接受化疗
忽然间,担子压上肩膀,无助爬上眉头,年轻的父亲开始为儿子的生命奔走三个多月的求助路,他将经历过的感动、惶恐和困惑记录下来
1月19日深夜,30岁的陈海东来到太原北城的一个小公园,园中有一个人工湖,他沿着坝堰边的石板路,走了一圈又一圈。自从4个月前3岁的儿子被诊断患有急性淋巴白血病,平静的家庭生活被打破,陈海东心情始终没有从焦躁、沮丧中摆脱出来。在太原买房安家,在他看来已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当下,给孩子看病,成为他和他的家庭最重要的事。
按照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儿子已开始接受化疗。不足1个月,陈海东几年打工积攒的钱已花光,他开始向外界寻求帮助。在随后的日子里,他养成了记日志的习惯。在日志里,他记录了接受他人帮助时的感动,也记录了求助路上的惶恐和困惑。
1 儿子时常喊“腿疼”没想到患的竟是白血病
“大同的报上刊登了我的求助新闻,我们全家感谢那些捐钱帮助我们的好心人。”这是陈海东在2014年10月26日求助日志上写的一句话。“几个好心人捐了3000多元钱,让我给儿子看病。”陈海东说。回忆接到捐款时的情景,他至今情难自禁,说着说着眼圈红了。在求助过程中遇到的人和事,他都认真地记在日志里。
他的求助日志,写在一个旧笔记本内。日志从2014年10月15日记起。这天,是陈海东回家乡阳高县求助的日子。
陈海东2010年毕业于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由于没有找到固定工作,他将户籍从学校迁移到省城一家人才市场集体户后,开始在建筑工地打工。一年后,他组织了自己的小家庭,妻子是他的同乡。
陈海东的儿子,生于2011年9月。陈海东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他的儿子是长子长孙。孩子的爷爷,给孙子起名“陈澍”。在汉语词典里,“澍”含义为“及时雨”。
儿子出生后,陈海东离乡打工,妻子带着儿子跟在他身边。一家人省吃俭用,挤住在工地工棚。
每天,陈海东下班回家,见到在工地附近玩耍一天的儿子,浑身上下落满尘土,心里总是充满内疚。在太原买一套房子,给妻子和儿子安置一个温暖的家,成为陈海东最大的梦想。
儿子的身体是在2014年8月份开始不适的。当时,陈海东在太原一个建筑工地做技术员。起先,儿子时常叫嚷“腿疼”。其时,陈海东所在工程队施工紧张,他每天早出晚归,“也抽不出时间关心儿子”。
这年9月,陈海东和妻子发现儿子身体“每况愈下”,不仅叫嚷‘腿疼’次数变得频繁,肚子也变得鼓鼓的,而且脸色苍白,夫妻俩才担心起来。“在省儿童医院,经过详细检查,我儿子被确诊患了急性淋巴白血病。”陈海东痛苦地说,他此时才明白,儿子之前叫嚷“腿疼”,是儿子患白血病出现的疼痛。
根据病情,医生制定了化疗方案。整个疗程,持续3年。儿子住院第一个晚上,用药后,儿子腿不再痛了,睡得很甜,苍白的小脸浮现微笑。
延伸采访
在山西省儿童医院,记者见到了血液科的郝国平主任,在他眼中,陈澍是个很乖的孩子。在医院治疗期间对医生治疗很配合,目前的治疗效果也不错。
据了解,急性淋巴白血病,儿童期是发病高峰,可占儿童白血病70%以上,目前经过治疗,大约80%的儿童能够获得长期无病生存,并且有治愈的可能。
2 孩子没有办理医保,家里一下不堪重负
“太难了。”这是陈海东求助日志中出现最多的词汇。陈海东婚后的生活一直过得很“抠巴”。丈夫赚钱不容易,妻子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婚后3年,除了患胃癌的岳父进行胃切除手术花掉3.5万元外,儿子确诊白血病时,陈海东仅有2万多元积蓄。
最要命的一件事是,在儿子患大病的2014年,陈海东并未给孩子办理医疗保险。
原来,陈海东的儿子出生后,户籍随他的妻子落户在阳高老家,属农村非农户口。2013年,陈海东在大同打工一年,赚钱不多。年末,县里开始办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时,陈海东觉得儿子身体一直很健康,犹豫了一下……
没有医疗保险,意味着治病需要自费。儿子住院治疗一个多月后,各种治疗费支出近8万元,他花光了积蓄后,跟亲友借钱,能借的都借了,勉强维持了孩子的正常治疗。2014年10月中旬,陈海东开始向外界求助。他担心记不清事,开始记日志。
陈海东2014年10月15日至10月23日的日志,记录了他在11天里,走访社区、县民政局、县红十字会、县慈善总会、县团委、县妇联、县扶贫办、县新闻中心、市红十字会、市慈善总会等部门的遭遇。
去年10月15日日志:我到儿子户口所在的社区申请临时救助。社区主任说,因为县上的资金暂时还没有到位,即使申请成功一下也拿不到钱。此外,社区需要救助的对象有很多,申请领取救济需要排队。
去年10月17日日志:我到县民政局政务大厅咨询居民重大疾病救助。一个工作人员告诉我,我的儿子没有参加2014年度城镇居民医保,按规定,只能报销10%治疗费,让我到社区办理手续。我返回社区填了申请表,社区主任告诉我,居民重大疾病救助可能年后才能申请下来,让我回家等消息。
去年10月23日日志:这天一大早,我到了大同。当天上午,我到市红会求助。一个工作人员告诉我,中国红基会的“小天使救助基金”针对白血病患儿提供救助,建议我向省红会申请。
延伸采访
让人安慰的是,陈澍已经申请办理了2015年城镇居民医保,这样,他家庭的经济负担可以大为减轻。但是即使这样,陈澍接下来的治疗费用,个人负担仍然不小。记者从郝国平主任那里了解到,近年,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我省已把儿童白血病列入医保保障范围。我省办理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医保,在医院治疗期间产生的医疗费,均可以报销一定的比例。在此,提醒家长们,不能因孩子身体健康而疏忽大意,一定要及时为孩子办理医保。
3 “空挂户”身份,让四处求助的父亲很尴尬
在儿子户口所在地寻求救助,陈海东一路走得不顺畅。2014年10月23日以后,陈海东把求助的希望转回到太原——自己的户籍所在地。大学毕业后,陈海东把自己的户口迁移至太原小店区。他上网查阅信息,得知作为拥有太原户籍的居民,家庭成员因患病导致家庭生活困难,可以申请救助。
陈海东在太原的求助日志中,“空挂户”,成为出现频率最高词汇。陈海东从来没有想到过,他到社区办理个人事务时将要面对“尴尬”。
去年11月18日日志:我到我户口所在地的小店区的社区求助。社区工作人员告诉我,我是人才市场集体户居民,又不在社区居住,属“空挂户”,不能享受困难居民重大疾病类救助,建议我到居住地社区进行申请。
去年11月19日日志:我到我临时租房居住的杏花岭区的社区求助。社区工作人员询问了我的情况,很同情。当他们知道我儿子的户口不在太原后,向街道办事处进行了咨询。一位工作人员承诺,会帮我向上级了解相关政策。
去年12月15日日志:我在网上看到小店区慈善一日捐有对救助特困居民进行救助的项目,我到户口所在社区提起申请。社区一位工作人员说,我户口虽在社区,但我是“空挂户”,社区对我儿子的患病情况不掌握,对我的收入来源调查困难,无法办理申请。最后,在我恳求下,社区让我填了表,在批复意见上写了,此人属人才市场的集体户口,不在此地居住,此人的情况不了解、不掌握。
1月4日日志:我到我户口所在街办递交申请。街办社会救助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我是 “空挂户”,社区对我的情况不掌握。社区工作人员说,我申请救助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在太原寻求救助路上,因求助不顺利,陈海东时常陷入苦闷。但是,在求助过程中,他也遇到不少向他伸出援助的人。对这些帮助,他都认真记录在日志里。
1月7日日志:这天,我租房所在几个社区的干部来我家探望。一个社区干部说,社区为我妻子找了一份社区保洁工作。对社区的帮助,我和爱人都十分感激。
延伸采访
就“空挂户”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太原市杏花岭区北大街东社区崔美莲主任,“空挂户”是一个在太原基层政务文告中经常出现的名词,一般指,户籍居民未在户籍所在社区居住。因“空挂户”个人情况难以掌握,成为太原社区治理难题。按照太原市有关政策,陈海东可在居住地社区得到临时救助。目前,陈海东已被列入社区救助对象,社区已为他发放过米面油等救济品。年前,区计生委还将对他进行上门慰问。此外,社区还将努力为他申请其他救助。
○记者手记
采访陈海东时,内心很不平静。作为一个希望通过个人努力改变命运的农村青年,陈海东一路走来很艰辛。他打拼虽辛苦,却对未来的日子充满希望,可如今,因为儿子身患白血病,一家人陷入困境,而这样的困境不是靠辛苦付出就可以轻易改观的,他和许多有重病患者的家庭一样,需要制度的保障,需要社会爱心的扶助。
反观陈海东一路求助中的遭遇,既有他自身的责任,也有很多他无法抗拒的无奈,比如在孩子出生后,应该给孩子办理医疗保险,他没有办理,导致家庭一夜之间背上了巨大的债务;“空挂户”是许多大学毕业后年轻人的选择,谁也不会想到这有可能会影响到以后的生活……希望在社会的爱心救助下,孩子可以一天天好起来,陈海东一家还能过上平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