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硬件齐入手让太原市容环境提档升级

15.05.2015  11:53

  引入新设备监测灰尘量、便道机扫率提高一倍、路面垃圾停留不超过10分钟、建成区范围内生活垃圾上门收集率要达到80%、公厕改造达到国家二类以上标准……5月13日,记者从太原市城乡清洁工程领导组了解到,今年太原市将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让省城市容环境提档升级。


目标一:扩大机械清扫和保洁范围

  今年,太原市将采购一批环卫机械设备,进一步扩大机械清扫和保洁的工作范围,使机动车道的清扫和冲洗作业率由80%增至85%,便道机扫作业率由40%增至80%。在今年新购置的设备中,除道路清扫车、垃圾收运车外,最引人注意的是一种可以监测道路灰尘的新型设备——开车走上一圈,通过车载的先进仪器收集的数据,就能知道路面的灰尘量,由此判断出路面清洁是否达标。

  据此,太原市对各类道路的作业次数以及灰尘量标准都作出明确规定。其中,府东街、迎泽大街、滨河东路、龙城大街等24条示范道路,每天一洗三扫,道路浮尘量不超过5克/平方米;五一路、解放北路、解放南路等55条一级道路和东岗路、太堡西街、军民路等222条二级道路,每天一洗两扫,道路浮尘量不超过10克/平方米;羊市街、西海街、兴隆街等311条三级道路三天一洗、每天一扫,道路浮尘量不超过15克/平方米;小街巷和人行道每周至少机扫冲洗各一次,道路浮尘量不超过30克/平方米。


目标二:生活垃圾上门收集率要达80%

  长期以来,环卫工人进行路面保洁主要依靠步行,不仅劳动强度大,还难以保证路面垃圾的快速清理。为此,去年年底,小店区为环卫工人配发了120辆新型快速保洁车。今年,太原市将继续推广这种作业方式。工作效率提升了,对路面的保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示范、一级、二级道路的路面垃圾滞留时间不超过10分钟。

  为确保路面的洁净度,太原市还将逐步取消主次干道的垃圾桶,进一步扩大上门收集的范围,年内建成区的生活垃圾上门收集率要达到80%,2016年将实现全覆盖。另外,对中小街巷暂时难以取消的垃圾桶站,将提高管理要求,做到及时擦洗维护,防止垃圾暴露,保持站点卫生、桶箱整洁、干净。


目标三:公厕改造达国家二类以上标准

  今年,太原市将对市容环卫部门直管、具备改造条件的旱厕和半水冲公厕全部予以改造,改造后达到国家二类以上标准:1.8米高防火、防腐蚀隔断及隔断门;墙面粘贴瓷砖到顶,防滑地面砖;设置洗手盆、面镜、手纸盒、废纸篓、挂衣钩、显示无人门锁等;无妨碍设施通道、残疾人座位、呼叫器齐全;公厕指示牌、标志牌等规范齐全。此外,还将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管护,提高管理水平。


目标四:中环外城中村推行环卫专业管理

  城中村改造是今年太原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太原市将强化城中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四个中环及周边城中村实行城市化管理,清扫保洁、垃圾收运由专业队伍接管。中环外城中村逐步推行环境卫生专业管理。

  结合城中村改造,对拆迁垃圾做到“谁拆迁、谁清理,随时拆迁、随时清理”。拆迁改造方案中要明确清理责任,制定清理方案。拆迁垃圾于一周内运出,暂不能及时清理的,予以围挡、苫盖,防止扬尘污染和脏乱现象。


目标五:多措并举主推市容升级

  此外,年内淘汰环卫“黄标车”313辆,新购置的环卫车辆优先采用燃气等清洁燃料,足额购置密闭式垃圾收运车。同时,力争年底前旧式渣土运输车全部更新改造,实现渣土清运全密闭,消除运输抛洒,防止带泥上路。增设渣土场,原则上每区最少5座,满足工程建设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