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阳泉做活“水文章” “十二五”水利建设投资12.2亿
晴空,微风,流水。12月9日,横穿阳泉市区的桃河,因为经过处理提升后回流的景观再生水,清清流水鱼儿嬉戏,成为冬日山城灵动的音符。回收、沉淀、过滤,阳泉市污水处理厂经过几道复杂的工序,乌黑发臭的废水化腐朽为神奇,通过一条专用管道,流入隔壁的电厂,一路欢歌。
阳泉长在于煤,短在于水。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407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开发利用难度大,水源地娘子关提水工程距离市区40公里、扬程约400米;深井最大开采深度为850米。水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 “瓶颈”。为实现由“水瓶颈”向“水支撑”转变,阳泉做活“水文章”,“十二五”水利建设投资12.2亿元,同比增长200%。
为强化水的支撑作用,2013年阳泉市克服重重困难,启动了因资金不足停工十年的阳泉市娘子关供水二期续建工程,省水利厅给予1.2亿元资金支持。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完成,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工程累计完成投资6200万元,建成后市区日供水能力将增加13万吨,会从根本上缓解阳泉市水资源供需矛盾。
作为一个煤、电、化工重工业地区,阳泉市把“开源”与“节流”并重。先后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多家院校合作,采用了“超滤+反渗透双膜过滤工艺”,投资8000万元上马再生水项目,并于2011年建成投产。即将开工的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占地170亩,建设规模为日处理污水8万吨,总投资2.93亿元。
如何才能让安全水城乡同饮?阳泉去年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投资827万元,共改善和提高了29个自然村、2.3万人的饮水安全标准,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实施了旱井水净化项目,工程总投资2021万元,主要用于解决饮用旱井水的水质问题。全市共发放旱井净水设备10140台,涉及48个自然村10140户。
作为水利部确定的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阳泉市以“控用水、治污水、保清水、抓节水、用中水”五水共治为理念,建立完善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在全市经济总量累计增长30%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强重点领域的节水管理,全市万元GDP用水量从2010年的42.1立方米,下降到2013年的31.9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2010年的43.1立方米,下降到2013年的25.6立方米,地下水位止降回升,水生态环境持续好转。(记者 刘强白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