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保护区 草原面积及植被盖度双增长
锡林郭勒国家级草原保护区建立于1985年,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草地类自然保护区。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当地牧民的生活方式和保护区环境也随之而变。
牧民娜门达来的牧场恰好位于保护区核心区内部,他告诉记者,从2011年开始,许多牧民兼职当上了保护区生态管理员。“一边放牧,一边监测草原火情,和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共同制止破坏草原的行为,每个月还能领到1000元的工资。”他说。
“最直观的感受是草原生态保护越来越受重视,保护力度与多年前相比是前所未有的。”保护区管理局的刘玉良已在这里工作了22年,他说,“每年,依托保护区基层管理站,保护区出动巡护执法车辆约300台次、近1000人次,这里已经多年没发生过大的破坏保护区资源及野生动植物的案件。”
目前,锡林郭勒国家级草原保护区总面积5800平方公里,核心区580.6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有144户592人,养殖着约62400只羊、3000多头牛和近300匹马。由于草原保护区内土地使用权大多归牧民所有,为了更好地保护草原,近年来,有80多户牧民陆续迁出核心区,到其他区域放牧。
“保护区目前有6个核心区、6个缓冲区。核心区必须用网围栏保护,禁止任何人擅自进入。今后,随着进一步保护和生态逐步恢复,核心区的面积也将逐步扩大,现有的缓冲区将逐渐划入核心区保护范围。”保护区管理局基层管理站站长李铁军介绍,目前保护区内已实行分区管理,随着保护措施的跟进,沙地重新披上了绿衣,草原生态也逐步好转。
依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保护区范围内所做调查,保护区在2000—2009年的9年间,草地总面积增加了40平方公里,保护区内高覆盖度草地面积增加了约300平方公里,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6%。据内蒙古草原勘测设计院监测显示,2013年与2002年相比,保护区最高产量月份草地植被平均高度、盖度、产草量分别由24厘米、20.0%、24.2公斤/亩增加到48厘米、48%、119.47公斤/亩。
据悉,结合国家沙源治理工程及锡林郭勒盟“围封转移”工程,保护区完成封山育林2.5万亩,围封核心区面积6.24万亩,对个别沙化缓冲区进行治理达3万亩。近几年来,保护区通过种植沙柳、设置沙障等方式治理沙化区域5000余亩,建设景观围栏21000延长米,通过围栏封育、封山育林、生态移民等措施,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恢复。
《 人民日报 》( 2015年11月02日 16 版)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