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温暖也要精准

14.01.2016  11:36

  岁末年初,各地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看望和慰问困难群众活动陆续展开,其“流程”大同小异:先让基层单位选好“困难典型”,相关领导随后如“赶场子”般奔波于慰问对象之间,就连慰问品基本都是“标配”:一袋米或面,一桶油,一笔慰问金,后面还跟着一群记者拍照摄像,表面上看热热闹闹。

  为困难群众送去生活用品和慰问金,使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值得肯定。然而,一些领导干部在看望和慰问时,往往是将物品一送了之,具体到慰问对象有哪些困难、困难原因等,却茫然不知。搜狐网友“萌妹”调侃:“握手递上米和面,寒暄拍照展笑颜。三五分钟走一户,群众说啥没听见。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陕西省岐山县蒲村镇鲁家庄村的孙先生称,镇上说给残疾人发过冬福利,他卧床多年的残疾爷爷,领到的却是超短裙。发生这样的事情,说轻了是工作人员粗心,说重点儿,这样的慰问已异化为“形式主义”。对于卧床多年的残疾人家庭,在慰问之前,工作人员能不能上他们家,提前问一下老人家需要什么。如果工作人员工作繁忙,给他们打个电话也不是难事儿。

  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即便是困难群体,利益诉求也日益多元化。对每个家庭或个人而言,困难户贫困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所需帮扶也是千差万别。比如,家庭成员长年患病的,往往期待基层医疗环境的全面改善;家里有多个孩子读书的,往往希望助学、奖学制度更好地覆盖;家里劳动力相对充裕的,往往期盼更好的技术、信息服务等。

  其实,群众的实际困难就在那里明摆着,只要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能俯下身子,能主动与困难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地沟通,了解到每个家庭、每位群众的所需、所想、所盼并不是什么难事儿。太原市迎泽区慈善会就为辖区困难群体推出了“精准慈善”,困难群众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这种因需而定的捐助,完全根据困难个体的实际需求,展开个性化助困,可说是爱心资源的合理配置。

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6月8日18时5太原新闻网
特色民宿有点火 暑期“情怀经济”催热特色民宿
  田园情怀、窑洞情怀、大院情怀……如今,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