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贫困 探访太行吕梁主战场:旅游扶贫 美了山村富了乡亲
12月2日,被大雪封闭的山路刚刚开通。残雪让太行更显伟岸,峡谷中愈发空灵寂静。几位村干部与我们围炉而坐,畅谈着旅游为穷山沟带来的新生。
壶关县桥上乡这样的乡镇少有,22个行政村130多个自然村,散布在40多公里的峡谷之中,这条峡谷就是著名的太行山大峡谷景区。因为大山,这里的人穷了一年又一年;也因为大山,他们找到了致富的路。
穷到什么程度?桥上乡大河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周说:“解放前,村里饿死人的事不止一桩,为一斗米卖儿卖女的事也有。后来肚子虽然吃饱了,但日子仍然过得紧巴,还是个穷不离身。”
山坡上一道道梯田是山里人糊口的根本。石打的坝堰,贫瘠的耕地,黄土与白雪斑驳相间更显苍凉,透着山里生产条件的窘迫。就是这样的山地人均也不到半亩,怎么能不穷。
而大批游客的到来,不仅改变了山里人的命运,也让薄田里生金。大河村农民李海波说:“别看人均只有几分地,收入可不少。”这里种出的小米品质好、口感佳,是游客们采购的重头产品。此外,种一亩小米,村集体每年还会发200元补贴,地不好收入却不低。
“穷有根,富有因”,桥上乡书记苏建红接过话头。全乡9000多人口,贫困人口占了一半。从2000年太行山大峡谷开发起,桥上乡才走上脱贫之路。现在,农家客栈就有230多户,床位5500张,饭店商店100多家,就业岗位2000多个。旅游美了山村,富了乡亲。
郊沟河、浙水河在这里相会,然后流入河南境内,大河村因此得名。站在农户李明亮家的露台上望去,崇山峻岭似画卷一样展开,他把自家的农家客栈称为“山景房”,言语间自信满满,“景区从4月开放到10月,我家半年光景挣了10多万元”。
李明亮带着我们参观了他的客栈,一楼自住,二楼餐厅,三楼四楼是客房。说是农家乐,但设施一应俱全,几乎和宾馆一样。尽管现在没有客人入住,但房间收拾得干净利落。他说:“以前开大车搞运输,家里人提心吊胆,收入也高不到哪去。吃旅游饭既省心还稳定。”
沿着山谷间不冻泉的溪流,我们走访了一个又一个山村。对于桥上乡,旅游或许就是一股活水,可以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苏建红说:“围绕旅游,多种形式帮扶,很多贫困户已经脱贫。”
与大河村相比,盘底村条件要差一些,需要更多帮扶。今年省里的扶贫工作队筹集资金50万元,为他们建了一个停车场,村里又新添了一项稳定的收入。因为毗邻红豆峡景区,今年有5户人家在景区开起了饭店,13户在做农产品销售。
离景区较远的前脑村,因为交通不便脱贫的步子慢了许多。2012年,村里配上了一位“能人”,经营餐饮业20多年的李兰江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他开的石头城宾馆在景区数一数二,是最早靠旅游富裕起来的一批人。有经商头脑,交际广泛,李兰江带着全村人,解决吃水难的问题,建起了停车场、农家乐。位于山顶上的前脑村,渐渐有了游客光顾。
一路走一路聊,几位村干部介绍着自己的家乡,也说着他们的期盼。王文周说:“现在景区每年接待量50万人次。看起来不少,但潜力还很大。如果交通问题进一步完善,达到百万人没问题。”还没等王文周说完,李兰江已经摊开地图,“就是这里,9公里左右的路,是华东客人进入峡谷的捷径,但路只有6米宽,每到旅游高峰就会拥堵。”
大峡谷基本是东西走向,目前大部分游客从东线进入。而西线则需要从河南林州进入,但由于路况不佳这里成了进入景区的瓶颈。因为“瓶颈”不在我省境内,解决起来也就有了难度。“两省应该加强协调,让西线更加畅通,这将是对壶关贫困山区最大的扶持”。一番热议中,我们突然发现,他们考虑的已不是一家一村,而是在思考着整个景区的出路。旅游扶贫带来的不仅有好日子,而且还有更加开阔的眼界和思路。
脱贫攻坚十大举措之旅游扶贫
今年国家批准我省32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现在已进入制定规划和实施阶段。我省出台了《山西省开展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规划在2015年-2020年,扶持300个左右贫困村开展生态休闲和文化旅游“两村”建设为主的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带动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对这些试点村,主要采取整村推进、贷款贴息和技能培训等方式给以支持。省扶贫办还和省旅游局合作,计划联手打造10个乡村旅游扶贫培训实习基地,并首先将忻州市凤凰山、晋城市皇城相府和汾阳市贾家庄作为首批乡村旅游扶贫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