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失败案例大PK:艺术商业岂是谁都能玩?
联商网消息:据搜铺网报道,所谓艺术无边界,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千百年来都有着大量的稳定受众。也正是因为这一特色标签,即便现下商业地产行业已经从增量市场进入到存量时代,各路地产开发商群雄逐鹿,各色品牌商谨慎谋划,也难以阻挡艺术业态、艺术主题成为购物中心破局的一大选择。
根据睿意德此前发布的《商业空间艺术主题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国内购物中心中的艺术业态形式主要有两大类,包括长驻艺术形态(分为艺术装饰和艺术空间,可以延续3-4个月甚至长期存在,主要分类涉及雕塑、画作、剧院、美术馆等,多为收费项目)和短期艺术形态(从10分钟到1个多月不等,主要分类涉及静态展、小型沙龙、演出、艺术集市和快闪活动等)。其中,短期艺术形态多使用公共空间,不仅运营成本低,更能依托人流聚集的优势获取租金收益。
而在整体形势上,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艺术业态、艺术主题都或多或少能对购物中心内的人流吸引、商品销售起到促进作用。例如,香港K11开业后,前三年的销售额翻了一倍,目前保持超过20%的增长率,月均人流稳定在100万人次以上,并收获2.8万名VIP客户,大大高出香港平均零售水平;而上海K11也在2014年3-6月莫奈展期间,日常营业额增长了20%,并推动商业租金提升70%。另一方面,场内商家也能针对艺术主题进行联动,借机推出相关纪念商品或者活动,从而实现购物中心和商家互利共赢。
不过,由于国内各大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导致需求各有差异。所以目前在艺术主题打造上,位于三四线城市乃至更低线城市的购物中心,大多数仍以引进艺术类业态为主。而在北上广深以及成都、南京等一、二线城市,则因有足够的消费力以及资金支撑,迅速崛起了一批艺术主题购物中心。
本期,搜铺网谨从中挑选代表案例,看看那些年艺术主题购物中心在中国的成与败。
成功:上海K11
失败:上海证大喜马拉雅
上海K11
作为国内艺术主题购物中心中最成功的项目,上海K11这个商业体量仅有近4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给了商业地产界太多惊喜。
仅是外立面建筑设计,33米高壮观的水幕瀑布墙、趴在瀑布墙旁的美丽蝴蝶,以及最具特色趴满蚂蚁的透明地下建筑屋顶,就足以让上海K11成为消费者眼中的风景。
景观小品布置方面,K11各个楼层都会有一些国内外知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分布在各个楼层的不同位置,等待消费者自己去发现,形成独特的发现之旅。
创意品牌方面,K11汇集了各种休闲小食、护肤品、服装配饰及箱包。既有MOUSSY、ECCO、mrkt、ABC Cooking Studio等潮流品牌,又有很高兴遇见你、Art Store等吸引文艺青年的品牌。其中Art Store仿佛是一个艺术博物馆,里面有各种具有历史感的物件。
至于B3层,则是上海K11久负盛名的美术馆,3000平米的艺术交流、互动及展示空间,给艺术与大众搭建了互动的桥梁。在这里,吸引了近40万人次的莫奈画展、于11月登陆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展“跨界大师·鬼才达利”等活动先后举行,为商场带来了极大人气。目前,上海K11每月平均客流量高达100万人次。
还有各种定期举行的免费艺术展览。诸如无线广播艺术展,只要消费者前来就可以免费观看各种古董收音机,戴上耳机听电波传来的即将消失的声音。
上海K11
本着将艺术·人文·自然三大核心元素融合的目的,上海K11做的创新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接下来,用K11的创造者郑志刚的话说,就是“2020年,全国将会有12个K11。”届时,K11的零售网络将遍及北上广以及沈阳等二线城市,预计每年总人流3.5亿,总销售额高达200亿元。大家不妨可以前往考察一番。
上海证大喜玛拉雅中心
而相较于K11的顺风顺水,上海证大喜玛拉雅中心就有些坎坷。同样定位于艺术主题购物中心,外观造型到场地规划也都极具艺术范,但可能就是太过于注重外表设计,而忽略了动线打造、品牌招商以及艺术业态跟商业的融合,导致此前虽有大观舞台剧院和SFC影城(上海经营状况较好的影院)、美术馆等能够聚集大量人气的业态加持,经营状况依旧差强人意,商铺空置、入驻商家缺乏吸引力,即使是周末也冷冷清清,与隔街相对的浦东嘉里城的火爆场面形成鲜明对比。
不过,目前上海证大喜玛拉雅为改变窘境已经开始进行业态调整,预计今年年底完成。届时,部分传统零售门店将关闭,取而代之的是诸如上海《申报》旗下全新生活概念品牌“申活馆”和ZEUSE这样的创新体验式门店,并通过资源整合,完成艺术、商业以及线下的集成,引导中心走向创新型艺术商业中心。只是现在,业态调整效果并不明显,尚有待观察。
同时,证大喜玛拉雅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启了扩张。借鉴其上海项目的经验,南京喜玛拉雅项目或将在动线设计、品牌招商上有所改善。
大观舞台
上海证大喜玛拉雅中心
此外,正如上海证大喜玛拉雅面临的困境,艺术主题购物中心的开发模式并不适合国内绝大多数的商业地产开发商与运营商。因为艺术主题不论在资金、运营,还是时间上,都需要庞大的实力。
成功:北京侨福芳草地
失败:成都101购物中心
北京侨福芳草地
北京侨福芳草地金字塔外罩下共有两座18层、两座9层共4座独立建筑,巧妙地连接为一体,与外立面一样同样由通透的玻璃幕墙及银色钢架结构组成,整体的设计充满未来主义,感官冲击力和空间体验感非常强烈。这样的设计既保证了整栋建筑对日照的有效利用,减少了室内照明的消耗和污染,又在视觉上使得中庭更开阔宽敞,整体风格和谐统一;摆放并不规则的20部自动扶梯、通透的玻璃直梯和步行吊桥使开放式的4层购物中心人流动线非常流畅。
在艺术氛围打造上,芳草地拥有500多件艺术作品,其中40多件是艺术大师达利的雕塑。并且,与专业艺术场所不同,芳草地的这些艺术装置没有防护围栏,它们与236米国内最长的室内长桥、2000平方米的公共艺廊一道,营造着浓厚又轻松的艺术氛围。
在艺术展览方面,芳草地D座10层有一个占地4000平方米的私立非营利性展览馆,共分两个展厅。该展览馆每年将为观众呈现3个档期的展览。
北京侨福芳草地
在业态布局上,品牌稀缺性成为了侨福芳草地的核心竞争力之一,50%以上的品牌都是第一次进入中国,或第一次在北京设店。休闲餐饮大致占30%,40%-50%是时尚品牌,20%是精品手表和珠宝等。
这些在外界看来,北京侨福芳草地就像一个小的北京798艺术区。
成都春熙路101购物艺术中心
于2014年9月28日开业,2015年5月突然关门,成都101购物艺术中心这个号称“成都首家购物艺术综合商场”的项目仅在世人眼中存活了近半年时间。
犹记得当天开幕时,成都101购物艺术中心公布的商场相关情况以及商场规划显示:
在体验式购物服务方面,项目紧贴时装潮流的趋势,融汇每季最新的时装信息,用最新、最时尚的艺术和设计实现艺术生活化的格局,让消费者体验购物中心和文化艺术相结合。在自营搭配设计方面,项目聚焦潮牌买手集合店,上千款的流行款式均由101的时尚团队自行配搭而成,形成成都101购物艺术中心的最大卖点。在艺术文创方面,项目在四楼的集合式商场,将书香、咖啡、生活与艺术融合,呈现浓浓的艺术文创氛围。在餐饮美食方面,位于成都101购物艺术中心五楼的特色餐饮区,汇集各类成都当地特色小吃、餐饮以及糕点,迎合成都消费者的餐饮习惯,为其提供丰富的选择……
按理说,如此时尚多元的业态组合,加之项目所处的春熙路(成都核心商圈)上川流不息的人潮,成都101购物艺术中心不至于开业短短半年就关门。
对此,四川连锁商业协会会长冉立春把这里形容为商业百慕大,他认为造成成都101购物艺术中心关门的原因有三点:一是这里到底适合做什么?相关的经营方一直没有梳理清楚;二是物业产权复杂,既有售出的部分,又有自持的,造成了统一运营上的困难和技术性障碍;第三,其所处楼面的结构存在先天性硬件缺陷,是设计之初就决定了的,缺乏与后来精心规划设计的购物中心竞争的亮点。
(搜铺网独家整理报道 转载引用请务必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