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脱贫攻坚系列报道·教育扶贫” 扶贫当须先扶智
俗话说,“人穷穷一时,智穷穷一世。”没有智力的支持,不仅个人、家庭难以改变贫穷的面貌,而且还有可能影响到下一代,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从这一点来看,发展教育扶贫,提高扶贫对象的基本素质,是消除贫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所在。
“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着重强调了贫困地区教育的重要性。
201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再次特别指出:“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十二五”以来,我省紧紧围绕促进贫困地区农民脱贫增收的扶贫目标,坚持产业扶贫开发、易地扶贫搬迁和劳动力素质提升“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有力促进了全省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脱贫。实践证明,以“雨露计划”和农民职业培训为主要内容、旨在提升我省贫困地区劳动者素质的教育扶贫,已成为我省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脱贫行之有效的成功做法。
近日,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全省脱贫攻坚大会上明确要求,“十三五”期间,山西要继续大力发展教育脱贫,实现30万左右的贫困人口就业增收脱贫。
近抓培训,“千村万人就业培训”促农民脱贫增收
近日,央视新闻联播《治国理政新实践》专栏《脱贫军令状》系列报道特别播出了我省天镇县“内抓培训 外推品牌 天镇扶贫闯新路”脱贫攻坚的故事,引发了全国对我省农民职业培训和教育扶贫的深度关注。
天镇县位于我省东北端,总人口21.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1万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1年,该县被国家列入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2012年被我省确定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试点县。省市扶贫办确定天镇县建档立卡贫困村120个,贫困人口4.66万人,占了全县农村人口的1/4。由于地处高寒地区,当地农民一年里只能种3个月地,其余9个多月闲在家里。由于没有文化、缺少技能,当地出门打工的一直不多。特别是该县1万多农村贫困妇女。
为尽快摆脱贫困,实现脱贫致富。近年来,天镇县委县政府加大了移民搬迁力度,瞄准贫困人口,整合产业项目,着力培育增收致富产业。同时,结合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的特点,重点创新劳务培训,打造“天镇保姆”品牌,趟出了一条劳务输出的脱贫新路。
为加强劳务培训,天镇县的家政服务培训由一位副县长专门主抓。按照“劳动力市场+培训基地+北京家政公司+就业市场”的运作模式,实施培训转移。以45—55岁农村妇女特别是优先移民户为重点培训对象,以培训基地和北京家政公司为纽带,以育儿嫂、月嫂、陪护等为培训方向,以京津地区家政就业市场为导向,采取“动员、培训、输送、签约、服务、回访”的工作环节,整合资源,强化培训质量,打造家政劳务品牌,让更多的移民户转移到城市就业增加劳务收入。
2013年春节前后,天镇的家政服务员第一次亮相北京。3年来,全县先后走出了2800多名家政服务员,实现年收入6000多万元。为推广“天镇家政服务员”的品牌,天镇县还在北京设立了专门的办事机构,对接家政企业。按照该县的规划,未来5年,要进一步做大家政服务的品牌,不仅有保姆,还有保洁、保安、护工等,带动1万名贫困群众脱贫。
天镇县劳务培训只是我省“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行动计划”的一个缩影和代表。2013年开始,我省启动了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行动计划,每年基本可以解决5万名农村贫困劳动力的稳定就业和增收脱贫问题。该项计划是以带动农村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为核心,瞄准全省贫困村的劳动力,依托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创造就业岗位,建立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市场等多方参与的就业培训体系,做到培训与就业紧密衔接,产业开发和农民增收相互促进。
为支持该计划,我省采取“满足需求、资金到县、指标到企、就业报账”的办法,每就业培训1名男贫困劳动力补助1000元,女贫困劳动力补助1200元;省、市、县三级扶贫部门建立起千村万人就业培训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对参加就业培训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基本信息和培训就业情况建档立卡,登记造册,信息联网,资源共享,并进行跟踪服务和动态管理;省、市扶贫办还对就业培训质量进行评估问效。
省各级扶贫部门计划通过连续几年的就业培训努力,基本消除贫困地区农村“零就业”家庭,基本实现农村妇女贫困劳动力都有半年活可干,贫困地区农民务工收入占到总收入的60%以上。
据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行动计划’和‘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一起,共同构成了我省支持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脱贫的‘姊妹篇’。一手抓产业,一手抓就业,通过就业培训,让劳动力充分就业,实现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远抓教育,“雨露计划”阻断贫穷代际传递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教育扶贫因此承载着一个个贫困家庭的脱贫梦,解决了孩子们的教育问题,用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才能将贫困帽子彻底甩掉。
身着套装,典雅端庄,在北京的某一幢高级写字楼里,与客户侃侃而谈,每月收入过万,这就是吴琼现在的生活。如今的吴琼是京城万千白领中的一员,这位来自贫困山区吕梁交口县20多岁的女孩,从普通的山里娃到京城白领,成就她人生出彩、改变她命运的是山西教育扶贫的“雨露计划”和山西好艺中专学校的职业教育。资助她接受职业教育的是两项政策:普惠的免学费职业教育政策和特惠的贫困学生国家助学金政策。
小时候的吴琼,全家收入全靠父亲打临工和低保,那时的生活留给她更多的是贫苦的记忆。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们一家听说了“雨露计划”和山西好艺女中扶贫巾帼宏志班。学习成绩优秀的她,为不给贫困的家庭再增加负担,来到山西好艺中专学校文秘专业扶贫巾帼宏志班读书。这是由山西省扶贫办、妇联与好艺中专学校2004年联合创办,专门面向山西省贫困地区女生招生,并对家境困难的学生全部免费。
吴琼异常珍惜这个免费的职业教育机会。毕业后,来到北京一家企业,从服务员、营销员到业务经理,吴琼的收入也在不断提高,从三四千元一直到万元。2014年,她又跳槽到北京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大客户经理。如今,吴琼把家里老房子重新装修了,为爸爸买了车,还为亲戚朋友的孩子介绍了北京的工作……同样经历的还有她的同班同学、来自乡宁县贫困家庭的王婷,她的学妹、来自太行山区沁县的程娇玲,她们都因为“雨露计划”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近年来,山西省扶贫办以资助贫困高职、中职学生完成职业教育学历为主要内容的“雨露计划”改革试点为契机,与教育扶贫结合,走出了一条让国家雨露惠及贫困学子的职教扶贫路,成为一个又一个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孵化器。
教育扶贫和就业培训精准覆盖
2009年,山西正式启动教育扶贫,对贫困大学生每人提供5000元一次性资助、中职生给予每年2000元学费资助、高中生则是每年800元。
从2011年开始,我省在临县、天镇等5个重点贫困县实施了“雨露计划”改革试点工作,重点对试点县农村贫困家庭中接受高等职业、中等职业教育的贫困生进行生活补助,每人补助1500元。随后几年,逐步扩大实施范围。
2015年,省政府将“雨露计划”和教育扶贫列入十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作为落实精准扶贫要求的重点措施。“雨露计划”改革试点扩大到58个贫困县,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贫困生,除全部免除学费以外,每生每年补助标准从1500元提高到2000元,连续补助两年。同时还加大贫困大学生资助力度。对考入计划内招收的全日制二本B类以上高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生,一次性补助5000元,做到应助尽助。“千村万人就业培训”组织实施方面,全省去年共安排5万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千村万人就业培训任务,其中新型农民职业培育3万人,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2万人。各地把就近就地开展劳动力就业培训和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结合起来,帮助愿意走出家门的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产业工人,留村务农的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按照近日全省脱贫攻坚大会上明确要求,“十三五”期间,我省要要继续大力发展教育脱贫。今后几年,要加快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提高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素质,改善贫困地区教师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加大教育扶贫支持力度,对接受普通高中教育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实施免除学杂费全覆盖。要切实抓好培训就业,着力打造一批山西特色劳务品牌。
穷不生根,富无天生。一个地方贫穷,固然有许许多多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人自身的原因。在农村,无论是发展产业还是外出务工,都需要一定的技能。没有一技之长,可能连自己都养不活,没有高素质的人,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经济更是一句空谈?扶贫扶智,扶贫扶志,开展素质扶贫,开展教育扶贫,让贫困者掌握脱贫致富的本领,让扶贫真正从“输血”为“造血”。期待“雨露计划”滋润更多的贫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