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改革:让教师专心传道授业解惑
教师职称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收入的多寡;教师要有更高的收入,就必须晋升职称。但是,现行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存在诸多弊端,为了评职称,教师无不疲于奔命:考外语、发论文、拼证书……这些现象饱受社会诟病。
8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让小学教师也能评上教授级的高级职称、降低论文要求、职称评定将注重师德和教学水平等。这对那些为职称疲于奔命的一线教师而言是一大福音。
以前,由于职称评定过于强调论文、学历,而不注重对教师实际教学能力的评价,一些在实际教学中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仅仅因为不善于写论文、做科研,往往难以获得相应的职称和待遇;很多地方的中小学教师,最高职称只能评到中级,职业发展面临“天花板”。
教师肩负培养下一代的重大使命,改革教师职称评定体系不仅事关教师待遇和尊严,更是涉及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一件大事。职称改革不论从何处入手,都必须秉承一个原则,那就是,引导老师回归教育本位,把心放在教学上,义务教育的发展也得到了可靠人才保障。
此次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将鼓励那些真正有教学能力、做出实际贡献的优秀教师,去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比如,目前中学和小学教师职称无法打通,通过改革,中小学教师也有机会在职称方面与大学教授平起平坐。再如职称评价,目前主要由行政力量主导,在改革后建立起同行专家评审机制,可最大程度让教学回归。
同时,以前的评价体系与教学实际存在一定脱节,考外语、发论文、拼证书这些标准都是“硬杠杠”,很多老师为了考外语不得不牺牲备课时间,本末倒置。此次改革突出了科学评价、有所侧重,这有利于让教师职称晋级回归师德和教学主轨道。正如新浪网友“盼盼”所说:“职称改革惠及广大中小学教师,既是对他们辛勤劳动的应有尊重,也让中小学教师的心安下来,心无旁骛地守住三尺讲台,传道授业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