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脉曾昭志:小店铺大连锁是我们擅长的领域

21.01.2016  15:24

联商网消息: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零售IT界被两条信息刷了屏。一条是阿里持股15%的石基收购富基和长益,另一条是科脉登陆新三板,成为中国消费服务业信息化第一股。软件服务商是中国零售业智能化的驱动力,那么,他们进入资本市场,对于整个行业有哪些影响?他们又有哪些新的战略调整和举措?联商网记者连线了科脉董事长曾昭志,以下为访问实录:

曾=曾昭志

联商网:石基信息一举收购了业内两家大型的IT服务商,对于此次并购您怎么看?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资本运作么?

曾: 过去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互联网企业,现在我们的价值被发现。这一轮下来,零售业IT服务商肯定会越来越受到资本的青睐。当下,线上和线下迎来了融合的局面,不管是实体零售商还是软件服务商,都必须要具备全渠道能力。

线上企业想落地,但是显然他们不太具备线下操盘的能力和经验。所以,线上企业通过并购IT服务商,做强线下业务,也是一个策略。

科脉刚刚在新三板挂牌交易,我们也希望和更多的企业合作,为终端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过去是对手,不代表未来是对手。在互联网时代,市场是开放的,肯定会有很多合作机会。

联商网: 被资本发现对行业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么?

曾: 我们认为是一个利好消息,产业加入资本才能做大做强。

在中国,像科脉这样的软件服务商很多,资本的介入加速行业整合。未来肯定会推动整个行业树立规则和有序竞争,促进行业的良性循环。另外,每年人力成本在以20%~30%的速度在增加,与此同时我们要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借助资本的力量,我们可以把更多的资源用在产品研发上。

联商网: 对于业界担心的石基或者阿里会掌握零售企业的数据?您怎么看?

曾: 数据安全本身就不是一个企业行为,而是国家行为。阿里的着眼点是在大数据,我想这是石基或者阿里进入零售行业的内因,这也正是马云一直所说的DT时代,当然大数据背后一定要有优质的ERP软件做支撑。

联商网: 在跟零售业客户的接触中,您觉得当前企业面临哪些问题?

曾: 从大的方面来讲,中国的企业都面临同样的困境。人力成本的增加,店铺租金的增加,毛利的下滑。人的问题在一二线城市尤其突出,很多人退出了大城市,选择去家乡发展。例如春节前是餐饮企业最困难的时候,很多服务员提前回老家,一个服务员和三个服务员提供的服务肯定是不一样的。

针对零售企业来讲,我们在IT方面的投入和产出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说供应链,在三四线市场,很多店铺刚刚开始接入POS系统。在其他城市,也有很多零售商只有基础的会员系统、物流系统。有很多企业虽然也逐渐有了这样的意识,但是公司在花钱方面还是很谨慎。

中国的很多企业把IT方面的投入看作是一次性的购买行为,而发达国家的零售企业,每年会从营收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持续IT创新,持续优化卖场前端后端。当前,中国的零售商都很注重商品优化、服务提升,借助IT的力量可以事半功倍。

联商网: 作为软件服务商,科脉如何帮助零售企业解决问题?

曾: 在卖场前端,我们可以从IT的角度帮助零售商减员增效。有些岗位的工作任务,通过设备和软件就能够实现。例如永辉超市、乐城超市里面的自助办理会员卡、自助称重、自助打包、自助收银等。安徽有一家大型餐饮连锁企业“老乡鸡”,午餐高峰期顾客需要排队。如今,通过我们科脉的系统,顾客可以直接在柜员机上自助点餐,通过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然后拿着小票等待领餐。前台点餐服务员的压力就大大降下来了。自助系统一方面帮助零售企业减员增效,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年轻人的一些体验需求,消费习惯。

在后端,我们要帮助零售企业持续优化供应链。过去门店依赖店长的经验,现在可以通过系统来解决。例如,自动补货,明天哪些商品需要补货?具体补多少?系统可以做到像计算机一样精确。供应链优化好了,整个门店的缺货率就会下降,消费者体验就会有大幅度提升。

上游供应商、零售终端、消费者,形成生态闭环。我们软件服务商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联商网: 科脉的产品线有面向中小客户的标准化产品,也有定制化的大型客户项目,您是如何规划科脉产品线的?

曾: 科脉在2006年之前,以标准化产品为主,通过渠道商,服务零售终端。2006年之后,我们战略调整,除了面向中小客户的标准化产品,针对大型客户,我们推出了项目化运作的行业解决方案。

标准化产品成本低,实施快,等小企业不断壮大的时候,我们就会有更高版本及行业解决方案来服务支撑。例如我们的餐饮客户“老乡鸡”,在安徽有四百多家门店,我们的零售类客户1919酒类直供,目前是全国500家店的体量,我们已经为其定制研发出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它到2017年规划全国开到3000家店。同样,我们也做了很多门店数规模超过500家以上的连锁便利店企业,如易站、家乐通、中业爱民、可购、爱得宝等等,这样的企业必须需要我们以项目交付的解决方案来运作。

我们基本上每隔1-3年,会对产品做一次整体升级。规模不同产品不同,这也是科脉多年以来的竞争法宝。

联商网: 科脉所服务的客户以连锁便利店、连锁大众餐饮、各业态的连锁专卖店以及购物中心为主,未来还会坚持这个定位和方向么?

曾: 科脉已经为行业服务17年,能够在新三板挂牌,离不开客户的支持。

我们看到,这几年大卖场在萎缩,而便利店、社区超市、大众连锁餐饮,还有生鲜、烘焙等各业态的这些“小店铺大连锁”的专卖店,盈利状况良好,商业网点拓展速度也很快。

以上这些行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会把门店做的越来越轻,后端越来越重。而用来支撑这些变革的就是优质的供应链系统。未来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供应链的竞争。

小店铺大连锁是我们所擅长的领域,未来肯定还是会立足于这几个行业。

联商网: 科脉在乌镇和支付宝打造了移动支付范例试点,也独立开发了针对零售、餐饮的微信运营平台,请问科脉在移动O2O运营方面有什么规划?

曾: 科脉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来实践移动互联的实践和创新,这也是零售商对我们的要求。支付手段是大数据的开始,科脉和支付宝、微信,都是战略合作关系,未来我们还会和百度、大众点评继续合作。

联商网: 今年是科脉在行业的十七周年,您觉得这十七年来,科脉把握了零售行业的哪些重要节点?

曾: 讲到这个我觉得特别感慨,科脉做标准化产品的时候,中国的零售业也才刚刚起步。这些年来,我们和众多零售企业一起见证了行业的成长与变革。

我们没有放弃服务任何一个小企业,并和他们一起壮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了两件事情,一是为不同的企业提供适合他们发展阶段的产品和服务,二是对行业的坚守。

联商网: 科脉登陆新三板之后有什么规划?

曾: 成为公众公司进入资本市场仅仅是第一步,未来科脉还是要坚持向零售企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未来5-10年,中国零售及餐饮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不管是对零售企业餐饮企业还是对软件服务商,做的好的终究会留下来。

(来源:联商网 李燕君 深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