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 重在启发孩子的创造精神
刘雪彦有着15年的科学教学经验,在这些年的教学生涯中,她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并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不断从教学实践中汲取养分,全面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她承担着实验室器材的管理工作和科学教研组组长以及科学社团等工作。
让她欣喜的是,虽然科学是门副课,但很多家长还是能比较清楚地认识到,孩子科学素养提高的重要性。就三年级科学而言,有的家长会给孩子买好做实验用的植物,然后和孩子一起观察,并坚持每天将观察结果发到班级群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化学、生物时,就能明显看到小学科学的作用了。”刘雪彦说。
自掏腰包买实验材料
“没有实践过的老师可能不会知道,上好科学课有多么难。”刘雪彦说,要花心思、花时间准备各种各样的材料,书本上的知识点让人捉摸不透,学生做实验时总是很难进行有效的组织……诸如此类的问题,一直伴随着科学课堂,困惑着教师的科学教学。不过,正是因为存在这些问题,刘雪彦才认识到,自己还有许多地方的缺失,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与教学水平。因此,她积极参加科学学科的各种活动,利用网络、研讨会等各种方式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对工作的认识,吸取优秀科学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课堂教学方面,刘雪彦会精心为学生准备实验器材。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学好科学,她甚至自己掏钱为孩子购买实验所需要的材料。然后,让学生亲手自制教具,尽可能让所有孩子参与实验、参与动手。为此,刘雪彦花费了大量的精力,经常和组内老师晚上加班准备实验材料。在同组老师的帮助下,刘雪彦多次参加了迎泽区里的各类教研活动,执教三年级《观察水》《固体的混合与分离》,获得了一致好评。
亲自带孩子课外探究
“科学教学中,启发孩子的创造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刘雪彦说,在教学《研究磁铁》一课中,她让学生自己发现,自主探究,发展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节课上,刘雪彦引导孩子们认识不同形状的磁铁,探究磁铁的性质,利用磁铁的性质结合在生活中的应用等。“这节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探究磁铁的欲望,通过了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激发了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并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磁铁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刘雪彦说。
如果孩子要进行课外探究,比如抓蜗牛、养金鱼、研究不同物体摩擦力、看看厨房有哪些机械原理等活动,刘雪彦都会亲自带孩子去探究。“孩子的探究就是他们思维的开始,孩子的发现就是他们思维的结晶。”刘雪彦说。
就这样,刘雪彦的科学课堂越来越丰富,学生也越来越喜欢。刘雪彦也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这是她的“教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