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有感动 看看离家的人们返程行囊中都装着啥
回家时,日夜兼程,翘首期盼;离家时,依依不舍,大包小裹。春节假期结束,不少游子再一次背上行囊,挥别家乡父母,到外地开始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当你离开家的时候,行李箱里都装了些什么?2月3日,记者先后来到火车站、太原南站、太原长途汽车站等地,和大家一起分享离家行囊里的爱和感动。
家里的美味
3日上午9时,23岁的张怀念左手拉着一个拉杆箱,右手拎着一个旅行包,步履轻快地走出火车站的出站口。
“妈妈卤的牛肉、奶奶晒的干竹笋、姨夫送的豆酱、爸爸给的竹叶青绿茶……瞧见没,都快装不下了。”张怀念一个人在太原打拼,此前在一家民营企业工作了两年,刚过完年就从四川赶回太原上班。他说,过年回家,父母问的最多的就是一个人在太原吃得好不好。这不,临走时,家人一股脑儿地往箱子里塞东西,都是四川特产,嘱咐要尽快吃完,千万别放坏了。
采访中,不少旅客的行李中都装着家乡的特色美食,鼓鼓的行囊里,塞满了家人的祝福和爱恋。
幸福的瞬间
上午10时许,在太原南站的候车大厅外,刘梅和父母依依惜别。她告诉记者,自己2015年从山西大学毕业后,在北京的一家杂志社工作,这次回家只呆了一周,又要离家远去。
“瞧,这是我们的‘全家福’,每年春节都要拍一张,以前都是在迎泽公园拍,今年回来发现公园封闭改造,只好另外找了个地方照相,有点小遗憾。”刘梅一边说,一边从背包里小心翼翼拿出一个相框,上面镶嵌着一张七寸彩照。照片上,四个人笑容灿烂,亲密无间。
“这是我,这是爸爸妈妈,这个是我弟,今天他陪同学出去了,没法过来送我。”她说,自己在北京租了个公寓,每月租金1500元,虽然面积不大,但很温馨,能自己做饭。到了北京要把全家福挂在墙上,每天看一看,就像父母在身边一样,啥烦恼也都忘了。
父母的关心
在太原南站的候车大厅内,20岁的赵心如和同学一边聊天,一边等着检票。她说,自己在太原理工大学念书,家就在太原,这次趁着放寒假,打算和同学去西安玩几天。
“坐高铁3个小时就到了,但我爸妈还是不放心,离家之前,我爸特意查阅了西安攻略,帮我把好看好玩的地方梳理了出来。”赵心如说,妈妈往行李箱里放了各种药,感冒药、退烧药、晕车药……还一个劲儿叮嘱她要注意身体。不仅如此,妈妈还往行李箱里塞了好几套衣服,薄厚都有,还把同学的电话都记在了本子上。
赵心如说:“我知道,这是父母的关心,无论我多大了,在他们眼里永远是个孩子。”
爱人的牵挂
上午11时30分,在太原长途汽车站外,38岁的王航蹲下来整理行李。他说,自己这几年一直在外打工,去过不少城市,和家人聚少离多,这次从灵石老家坐汽车来太原,准备到一家餐馆工作。
他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在外地打工,只能打电话和家人联系,这次出来,妻子特意缝了好几双鞋垫让他带上。说完,他从包里掏出一摞鞋垫,上面有的绣着鸳鸯,有的绣着龙凤,图案精美,做工细致。他略有羞涩地说:“自家缝的鞋垫,垫上尺寸合适又透气,舒服得很,走再远的路也不累。”(记者 李涛 实习生 乔安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