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原文化大舞台”如何惠民
郑州国棉三厂有一帮老戏迷。最近,他们时常去家门口的河南象剧场询问2016年的“中原文化大舞台”什么时候开始,安排的剧目有哪些?去年他们在河南象剧场看了几场大戏,过足了戏瘾,今年他们便早早打听消息,生怕错过机会。
去年7月到今年3月,河南省委宣传部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了“中原文化大舞台”活动,让低收入群体有机会走进剧场影院看戏和观影。其间,61家文艺院团的175台优秀剧目,在全省60个“中原文化大舞台”剧场演出506场,放映电影10223场,惠及群众达700余万人次。“中原文化大舞台”最大的特点是“两低”,即面对低收入群体、实现低票价运行。那么,河南省是如何用这“两低”实现精准惠民的呢?
好戏好片惠及低收入群体
多年来,河南在舞台艺术领域发现了一些突出问题,比如,一些剧目获得了国家级和省级大奖,由于演出成本等原因,获奖之后便束之高阁,“沉睡”在剧团里,缺乏为老百姓演出的机会。
不仅如此,长期困扰文艺为基层服务的瓶颈也有不少。比如,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城市低收入群体很难看上好的剧目;各地陆续开工建设了一大批“高大上”的文化设施,但利用率不高;年轻演员锻炼的机会不多……
去年7月,由河南省委宣传部牵头,河南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公安厅等七部门参与的“中原文化大舞台”活动在全省拉开大幕,试图以此破解上述“短板”和难题。
什么样的剧目可以登上“中原文化大舞台”?河南省委宣传部要求各地一定要有“大戏大片”,惠民的好事一定要办好,办得有质量。
于是,“中原文化大舞台”便有了豫剧《程婴救孤》、《苏武牧羊》,曲剧《情系母亲河》,话剧《老汤》,动漫人偶童话剧《小马过河》,杂技情景剧《水秀》等获得过国家级和省级奖项的大戏。《百团大战》、《捉妖记》、《战狼》等一批高票房的优秀影片也一一上映,改变了以往公益电影放映影片内容陈旧、吸引不了观众的局面。
对于演出场地和质量,“中原文化大舞台”的要求也很苛刻:演出场地的观众席数、台口宽度和高度、舞台深度,乃至用电量都有相关要求和标准;对于文艺院团的参演人员要求更加细化,每场演出都要求不少于40人(包含演员、乐队、灯光等),其中,副高职称以上和省直文艺单位的演员须在5人以上。
低票价扭转看戏老观念
“中原文化大舞台”一改过去政府主导的简单化送票方式,而是让老百姓花不超过5块钱来排队买票。别看这是个小小的举措,却意义深远。河南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赵刚说,过去惠民演出中简单的送票、赠票让一部分人得到了票,但这些人不一定去看戏,而想看戏的群体又缺乏一个公开公平的平台获得门票。
“中原文化大舞台”正在逐步培养人们排队买票的文化消费习惯。“中原文化大舞台”活动在驻马店市会展中心举行时,组织方把以前以单位为基础的送票方式改为低价售票:每张票5元,每人每次限购4张。驻马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戚存杰告诉记者,低票价观演的举措既有效满足了群众需要,又增强了群众的文化消费意识。
驻马店并非个案,三门峡、漯河、濮阳、鹤壁等地也不断创新低票价惠民模式,而低票价背后是政府的财力支持。去年,为保障“中原文化大舞台”正常运行,河南省委宣传部多方筹措启动资金1500万元,并带动各地加大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记者了解到,河南目前已将每年1500万元的投入资金写在了省财政的账单上。
一个大舞台裂变成N个小舞台
在这场惠民演出中,七部门在舞台演出、电影放映、高校组织、财政保障、安全监管等方面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呈现了一股强大的惠民合力。河南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说,“中原文化大舞台”惠民演出工程与之前的“舞台艺术送农民”“高雅艺术进校园”有机衔接,实现了惠民城乡全覆盖。
记者了解到,今年的“中原文化大舞台”将于近期启动,到今年底结束,计划安排演出800场左右,电影放映1万场,相对于2015年度将有大幅度的提高。数量上去了,质量也不能放松,演出节目仍将进行严格筛选,主要选取曾获国家级、省级奖项的剧目,以及近期下线的大片好片。
今年,除省直文艺院团到各地巡演外,主办方还鼓励各地的文艺院团开展交流互演;为降低演出成本,也鼓励划分东、西、南、北四个区域,在同一个区域内的几个地市之间进行交流互演;为了不断扩大文化容量和覆盖人群,将根据群众的反馈意见,充实调整剧目和影片。
“中原文化大舞台”激活了多个文化资源平台,已裂变成N个小舞台:精品的舞台、惠民的舞台、正能量的舞台。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表示,各地通过“中原文化大舞台”惠民演出平台,推动了文化精品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可以让优秀剧目演起来、文化场地用起来、文艺工作者动起来、老百姓乐起来、核心价值观活起来。(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陈关超 张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