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煤炭地质局煤层自燃地质勘查与治理项目通过验收
6月25日,由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安等数十位专家组成的省发改委验收专家组对省煤炭地质局承担的《山西省煤层自燃地质勘查与治理方法研究》项目进行了验收评审,并予以通过。
煤层自燃是指在煤田边缘的浅煤区部分地段和部分矿井中出现的煤层自发燃烧的现象。目前在我省的大同煤田大同侏罗纪矿区、宁武煤田、西山煤田西山矿区以及沁水煤田的阳泉矿区碳二叠纪开采的煤层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煤层自燃发生。据此次调查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省煤层自燃火区总面积56.59平方公里,煤炭资源损失总量24938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998亿元,严重制约了我省煤炭经济的发展,为煤矿安全生产埋下了极大隐患,也对全省生态环境与旅游人文景观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危害。
2012年初,省委、省政府安排专项资金3500万元,用于治理我省煤层自燃这一“顽疾”。省煤炭地质局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立足自身优势,主动作为,于2012年5月正式启动了总投资5460万元的《山西省煤层自燃地质勘查与治理方法研究》项目。
项目实施过程中,省煤炭地质局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多次深入野外实地踏勘,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前期工作。省发改委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会同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煤炭工业厅及特邀专家就项目前期立项、经费落实、初步设计做出了安排部署。省煤炭地质资源环境调查院、省煤炭地质115勘查院作为主要实施单位,组织动员了省内精干力量做项目支撑,聘请了国内权威专家做项目顾问,投入先进实用的技术设备做基础保障,克服了重重困难,攻克了种种技术难题,顺利完成了项目工作任务。
该项目研究历时两年,实地勘查2万余平方公里,准确地编绘了煤层自燃分布图、地质图、遥感影像图、自燃倾向性分区图,可谓是我省煤层自燃勘查史上项目研究投入最大、调查研究要素最多、任务涉及部门最广的基础勘查项目。同时,该项目也是我省首次将遥感解译技术与地质勘查技术相结合,并成功运用于对我省18个煤炭规划矿区煤层自燃现状及其危害程度的全面勘查。项目研究基本摸清了全省煤层自燃区域面积、火区数量及燃烧特征,获取了关键的地质资料和基础数据,并针对不同的煤层自燃火区类型提出了综合治理方案。这一研究成果将成功填补我省煤层自燃防治理论研究的空白,也为我省下一阶段全面开展煤层自燃火区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改善和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工作奠定了基础,为省政府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