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慢下来才能看到的风景 太原绿色出行亮出“新名片”
全媒体记者 贾鹏 摄
蓝天白云下,红色的路面格外醒目,骑着各式各样自行车的市民,穿梭在不断变换景致的自行车道上,享受着骑行的畅爽,品味着“慢下来”才能看到的风景。5月1日,滨河自行车道开通,不仅成为市民新的网红打卡地,而且成为太原绿色出行亮出的一张靓丽的“新名片”。
太原新地标
这几年,太原的城市建设从未止步,每年都会有一批精品工程建成,解放路、地铁2号线一期、东二环高速、太原植物园……这些工程投用后,方便了市民日常生活和出行,其中更有不少成为太原的新地标,向八方来客展现这座城市的可喜变化。
滨河自行车道沿汾河东、西两侧设置,全长75公里。这样一个“长线作战”的施工项目,采用“时间不断、空间站满”的施工原则,只用不到8个月就全部建成。不仅建设速度快,而且施工中凸显“绣花”功夫,让纵贯南北的自行车道成了太原又一个精品市政工程。
市汾河景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张平国介绍,开工前,市汾管委通过公开招标选择实力雄厚、资质一流的施工企业,成立了滨河自行车道工程建设指挥部,以严把工程质量关、安全关、文明关、环保关为宗旨,扎实有序推进工程建设任务。同时,在施工场地狭小,环保形势严峻,汾河景区不闭园的情况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精心研究施工交通组织方案,按照“少封一米是一米、少挡一天是一天”的要求,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进出景区的影响。
自行车道施工线路长、施工面分散、涉及专业多、土方运输艰难。如何保障好市民出行和景区正常运营,又管控好扬尘、优化施工交通组织,成为摆在施工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为此,经市汾管委深入研究,提出了“绿色、文明、精细”的景区道路工程建设管理理念,坚持用“绣花”的功夫推进施工精细化精准化管理,并严格按照绿色工地“六个百分百”的要求实施,打造良好的施工环境,获得了各界认可。
施工期间,各相关部门、参建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在预定时间内高质量、高标准全面按时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
骑行新风尚
目前,拥有如此规模自行车道的城市并不多,所以滨河自行车道从规划那天起,就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且一度成为各个网络平台的“网红路”。
这条高颜值的自行车道,开放当天立即吸引了大量市民体验,骑出了居民通勤休闲新风尚。上午,市民刘刚骑着一辆锃亮的银灰色自行车,从南内环桥进入自行车道,向北一路惬意骑行。“家和单位都离滨河东路不远,过去开车上班,但高峰时段难免堵车,以后骑车直达,全程无断点,通勤便捷,还能顺便锻炼身体。”
让刘刚爱上骑行通勤的,还有沿途穿越“城市森林”般的独特体验。这种体验,与项目秉承的“路在景中、景在路中、路景一体”理念相互呼应。在滨河自行车道建设过程中,我市同步对已建成20余年的汾河景区一、二期景观进行了提质升级,增加了多功能洗手间、特色景观平台、各类花卉树木;恢复我市唯一的露天游泳场,为人们提供锻炼和消暑的好去处,给这座城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以积极配合我市打造“玫瑰之城、浪漫之都”的浪漫型都市为依托,打造玫瑰花簇、花海、樱花大道及各类花境、节点,点、线、面相结合,丰富了景观,增加了新的亮点。
滨河自行车道东西全长75公里,其中道路67公里,高架桥8公里。换句话说,骑行者上高架路段可俯视车流繁忙的滨河东西路,下高架后又可置身延绵的绿荫之间。没有机动车、电动车打扰,骑行者有了欣赏这座城市的专属视角。
亲近汾河景
采访中有骑行者谈起自己的感受是:“在这条路上骑行很享受,骑行安全,环境舒适,像是在骑车观光!”这个感觉很贴切。滨河自行车道拉近了市民、游客与汾河景区的距离,拓宽了汾河景区的视野广度。今后,市民、游客骑行在岸绿水清、点线辉映、人水相亲的景区里,“春”可赏杂英缤纷、芊蔚芬芳;“夏”可闻蝉鸣蛙叫、群鸟欢歌;“秋”可望橙黄橘绿、层林尽染;“冬”可眺雪雾凇间、琉璃世界。
当然,在自行车道上,骑行者不仅充分享受路权,还能体验到细节满满的人性化服务。例如,汾河景区紧邻滨河东、西路,由多个人行天桥连通,市民可以通过人行天桥到达自行车道,由于部分天桥梯道较陡,推行比较困难,上、下天桥极不方便。所以我市从方便市民的角度出发,在人行天桥的上下桥处安装了自行车助力系统,共计52套。上行设置有自行车传送带,降低了推行的难度;下行设置阻力装置,提高了推车下行的安全性。市民只需要将车轮放入凹槽中,扶着车把轻松上下人行天桥。
滨河自行车道不是单纯的交通基础设施,更是我市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的具体行动。该项目体现了生态自然、轻盈美观的景观效果,地面段贯穿于树木之间,打造林中自行车道,使骑行者充分感受静谧氛围,体会城市中久违的自然和谐,局部形成望得见汾河水的视线空间,宛如一条彩色飘带穿梭于公园之中。可以说,依托滨河自行车道主动脉,联通了山脉、水网、城区,形成了“一轴(滨河自行车道)、一环(东西山自行车赛道)、多脉络”的自行车网络系统,打造集合运动、休闲、通勤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自行车路网体系,塑造多样化、富有活力的自行车交通系统。
该项目的建成,既能满足市民通勤的功能,又能疏解滨河东、西路的交通压力;与跨汾河桥梁,滨河东、西路人行天桥互联互通,对完善城市骑行网络,构建汾河廊道多元慢行交通体系起到积极推进的作用;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绿色型、低碳型、智慧型自行车都市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