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孩子们课间十分钟都玩啥?结果令人担忧!
下课铃一响,孩子们都如离弦的箭一样冲向操场,踢毽子、跳绳、扔沙包,上课铃响才红着小脸、依依不舍地回到教室——这光景,曾伴随了多少个孩子的童年。然而现如今,大部分中小学的课间活动已经变了味,孩子们不会玩甚至不能玩。课间十分钟哪儿去了?孩子们的课间十分钟都玩儿点啥?12月21日、22日,记者走进省城多所小学进行了采访。
有老师感叹,孩子们课间不会玩
“想起我们小时候的课间活动,玩得多有意思,十分钟每次都不过瘾,真是意犹未尽。现在的孩子们,你们还会游戏吗?”12月20日,晋南某县城一小学的语文老师常老师的一条朋友圈,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常老师配的是一张照片。照片中,身着校服的孩子们正三五成群,在操场上站着,没有跳皮筋、踢毽子的热闹场面,甚至没有跑跑跳跳的运动。“现在的孩子让他们课间活动,他们都不会,拿着沙包也不会玩。”说起自己的学生,常老师语气十分无奈。常老师今年带的是三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两年时间内,因为孩子们小,她基本不主张让孩子们去操场剧烈地跑动,所以并没有发现上述的问题。今年三年级开学后,常老师让孩子们课间去操场上活动活动,谁知,孩子们根本不会玩,去操场也是干站着,这让常老师十分担心。
低年级学生只能在教室里活动
“现在的孩子,课间都有些什么课外活动呢?”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太原市的多所学校。“老师不让去操场玩,课间除了去卫生间就得在教室待着。”今年7岁的铭铭,是太原市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铭铭的妈妈霍女士,是一名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上小学没多久,霍女士就被老师叫去学校训话。训话的理由是,铭铭不听管教,下课后在操场上乱跑。“下课后,孩子不就是应该自由活动吗?跑有什么不对?”霍女士带着满肚子疑问去了学校。结果,老师告诉霍女士,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安全,下课后她不允许孩子们外出活动,除了上厕所,只能在座位上休息。最多可以在教室里活动。
霍女士所说的现象,并不是个例。记者采访中发现,在太原市的很多小学,老师是不允许低年级孩子在操场活动的。学校为啥限制孩子的课间活动?记者咨询了几名小学老师,他们都委婉地告诉记者,学校有规定,老师得看着孩子,万一磕着碰着老师有责任,班级相关考核会扣分,影响各项评比。
记者了解到,目前太原市一些有口碑的小学,一个年级有10个班、12个班,按每个班50个人计算,一个学校就有两三千人。一下课,这几千人涌出教室,下楼都有巨大的安全风险,更不要说去操场活动。加上时间紧张,更需要细致而完善的组织纪律安排。特别是一些市区学校,场地狭窄,操场容纳不了那么多人同时活动。出于以上考虑,学校不得不让孩子们在教室原地休息。
高年级学生迷恋“撕名牌”
“你会跳皮筋吗?你们平常都玩些啥?”12月21日下午,在省城迎泽区新建路一家学校门口,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随机采访。
“跳皮筋?我在电视上看见过,怎么玩呀?”说起跳皮筋,一个扎辫子的女孩十分有兴趣。女孩叫梅梅,上小学四年级。梅梅说,她和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跳绳,但是跳绳都是体育课上才会跳的,因为考试会考。至于沙包,也只有在体育课上才会用。问起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撕名牌”。说着,还有孩子,拿出了家长们给他们买的“撕名牌”道具向记者展示。
“咱们小时候玩的游戏,现在的孩子们都不会玩。他们下课就是你追我赶地跑一跑,最热衷的游戏就是‘撕名牌’。”说这话的,是在学校门口经营小饭桌的胡老师。胡老师说,她在这家学校门口经营小饭桌,已经有五六年时间了。每天中午吃过午饭后,她都会组织孩子们活动一下再睡觉。谁知,孩子们的兴趣并不大。后来,孩子们在电视上看到了“撕名牌”的项目。于是,每个午间,孩子们都会在小区里你追我赶地“撕名牌”。后来,考虑到孩子们年龄差异很大,万一“撕名牌”摔伤了,无法跟家长们交代。这项活动,最终也停止了。
“一些学校为安全问题所困,不敢组织春游、秋游或远足之类的野外活动,有的还禁止学生在课间奔跑,甚至不能离开教室活动,并拆掉了单杠、双杠等运动器械。这种做法违反儿童身心成长规律,表面上是为儿童着想,实际上是对所有孩子健康成长权利的剥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吴银燕说。(记者 郭卫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