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百姓一池碧水 太原治理黑臭水体交出一份高质量答卷

09.08.2020  07:30

  段彩清的家,位于万柏林区西铭街道小西铭村,从窗户上就能看到玉门河:向东远眺,郁郁葱葱的绿化带拥簇着一条河流,好似两条绿丝带灵动秀美。3年前的玉门河,可看不到这样的美景,10余公里长的黑水体困扰着周边居民,刺鼻难闻的气味给沿线群众带来诸多烦恼。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在省住建厅、生态环境厅的指导下,近年来,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谋、共策、共治,通过截污纳管、生物治理、河道整治等方式,强力推进黑臭水体的生态治理,实现全面消除黑臭水体的目标,在改善群众生活环境的基础上,为我市水生态环境治理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日新月异的窗外美景

  时下,车行驶在南沙河快速路上,如同穿行一条绿色的长廊。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河道沿线的排污口现在是雨水出口,污水则进入了快速路下的直径约1米的排水管网。更为养眼的是,沿河有街头游园、绿地40余处,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沿线群众窗外日新月异的美景。

  在完成黑臭水体排查、制定治理方案的基础上,2016年起,我市根据黑臭水体的特点及成因,确定了以入汾河排污口治理与黑臭水体治理相结合、河道综合治理与专项工程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技术性措施相结合的思路,开建了一批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工程。截至2019年9月底,我市建成区20处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截污纳管,基本实现了消除黑臭水体的目标。

  据市城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黑臭水体治理中突出了‘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绿化美化’四位一体的理念,特别是借鉴南沙河的治理经验,对横穿中心城区的北沙河、北涧河、玉门河、虎峪河、九院沙河等河道实施综合整治,共敷设雨污排水管网217公里,还分别在源头修建了沉淀池、种植了防护林等,实现了源头治理、蓄水调洪、雨污分流、河水复清的目标。

  黑臭水体的治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更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省、市领导多次实地查看工程进展,市城乡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等有关部门以及各县(市、区)联手协作,经过四年多的持续努力,一条条排污河变身为景观河,群众家门口的风景越来越美。

   标本兼治的生态修复

  8月4日清晨,家住晋源区金胜镇武家庄社区的张大爷又准时来到老年公寓的曲艺活动中心,和几位资深票友研究新写好的剧本。看着老人安享晚年,青年人努力工作,孩子认真学习,武家庄社区党委书记徐保生特别满意。冶峪河综合治理后,整个武家庄社区搬迁至河对岸的新建小区,告别了低矮潮湿的房屋,不再担心暴雨后洪水的突袭,这样幸福的生活在3年前还不敢想,如今却已梦想成真。

  站在北张退水渠的荣军南街附近,已看不到原来外露的臭水沟,明渠全部被覆盖。据介绍,在北张退水渠沿线十多公里长的路段,原来裸露的河渠都进行了覆盖和绿化,明渠改暗渠后,还将其扩建为地下方涵,这样一来,不仅群众生活环境改善了,河渠排洪能力也显著提升。8月5日至6日,我市迎来入汛以来持续时间最长、雨量最大的一次强降雨。与往年不同的是,不仅市区道路的积水点大幅减少,在河道、排洪渠、缓洪池内,也看不到满溢的雨水。

  “这都是黑臭水体标本兼治带来的成效。根据黑臭水体形成的原因以及位置,我市每年都制定了详细的工程计划,分期分批推进。”市城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进一步介绍说,对于地处城乡接合部、路网不健全的黑臭水体,我市以污水治理带动道路改造;对暂不具备道路改造条件的,按规划先行的要求,对其实施截污纳管,将收集来的污水引入附近道路的排水管网中。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化工排洪渠、南排洪渠、大黑水河、许坦排洪渠、清水河等15条黑臭水体的截污纳管,共铺设截污管道52公里,解决了污水明排河渠的问题。

  针对湿陷性黄土地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质情况,2019年起,我市又对化工排洪渠、清水河、北张退水渠等7条河渠实施了综合治理,修缮了25公里长的渠底、边坡等,载植了紫惠槐、千屈菜等各类植物21.8万平方米,河渠沿线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多方协同的共管机制

  清晨,80多岁的赵峰老人溜达着来到了南沙河边上的街心公园,一路芳草如茵,绿树环绕。“舒服!在这条河边住了一辈子,现在可是享福喽!”老人高兴地说。与此同时,巡河员正徒步沿着南沙河巡查,查看是否有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现象,并不时拿出手机拍照片,通过“河长制”移动应用平台上报。

  为保障南沙河的治理成果,全长21公里的河道被分成39段,省、市、区、街道、社区五级的河长责任到人,对河道进行污染防治及沿岸管理保护。市区其余的河道、缓洪池、排洪渠也一样,每天都能看到巡查人员以“走河”的方式对整治后水体和截污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巡查。

  而且,我市黑臭水体已由部门牵头整治转变为协同共管机制。通过总结经验,由最初的太原市城乡管理局一家治理,到现在建立了由城管、环保、水务、公安和城区政府多方协同的共管机制,彼此工作界线清晰、职责分工明确,便于发现问题信息共享,建管协调推进,合力快速处置。

  随着《太原市2020年河湖长制重点工作任务》和《太原市2020年河(湖)长制考核方案》的下发,我市又明确了水资源管理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六大类28项河湖长制的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考核监管机制。

  经过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全市经过治理的20处黑臭水体中,19处已实现“长治久清”要求,剩余太钢南线排洪渠评估为“初见成效”,正在进行“长治久清”评估。所有评估材料均上传至“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并通过住建部组织的专家组集中验收。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越来越多的太原人正在享受着黑臭水体治理带来的生态效应。黑臭水体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整治也绝非一蹴而就,四年来,太原市的这场黑臭水体整治攻坚战初战告捷。还百姓一池碧水,黑臭水体的整治还在继续,我市将进一步探索建立健全多元共治黑臭水体的体制机制,全面打赢黑臭水体整治攻坚战,向广大群众展现一个更加美丽的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