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座座金山银山,现在我的资产已达1个多亿。”炎炎夏日,广西田东县义圩村勤学屯的陆绍曾指着一坡坡翠绿的山林说。他原本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做梦都想不到自己会变成富翁。
2008年12月,广西田东县获批为全国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县,推出农村产权抵押贷款。2009年,陆绍曾拿自家的几百亩林权去抵押,贷款120万元,种植林木2000亩。目前,他已经累计贷款2000多万元,种植林木1.5万亩,还办了一个木材加工厂。
“信用能当钱使”
田东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57个贫困村。“贫困群众贷款难,难在没有抵押物。我们搬开这个障碍物,多管齐下,让贫困群众也容易获得贷款。”田东县长韦晓新坦言。
怎么搬呢?田东县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对全县79902家农户进行评级。信用等级较高的农户不用任何抵押、担保,就可获得3万—5万元生产性贷款。截至6月,已有23个贫困村成为信用村,有3200多家贫困农户累计获得小额贷款近1.7亿元。“信用能当钱使”是田东农民对农村信用体系的理解。
一些贫困农户因信用等级太低,无法获得贷款。田东在特困村建立21家生产资金互助协会,向每个协会注入财政资金15万元,探索出一条“民管、民借、民用、民还,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的扶贫资金使用新路子。贫困农户每年可以申请贷款5000元,方便快捷。
为让金融机构能够放心地给贫困农户贷款,县里探索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银行根据农户与企业签订的保价收购合同(订单)进行放贷。截至6月,保价收购合同累计发放385笔,1.99亿元。
“个人信用关系到整个村”
2012年,田东县朔良镇那娄村有几户教育贷款户不能及时还清贷款。“表面看,这是几个人的小事,实际上却关系到整个村的大事,那娄村里的信用等级没法升级,银行的授信额度没法增加。”村支书零建英说,父老乡亲很着急,纷纷借钱给他们,并扶持他们发展种养业。后来,那娄村评上信用村,银行发放贷款近2000万给村民种柑橘、林木,养鸡等。
这种现象也出现在其他几个村,后来都因为同村群众出手救助,没有产生不良贷款。据统计,田东涉农贷款的整体不良率维持在0.9%的低水平。百色市委常委、田东县县委书记王军介绍,田东打出一套“组合拳”应对潜在贷款风险:探索开发“小农户+小贷款+小保险”模式,规避银行信贷风险;建立风险补偿基金800万元,用于“三农”贷款的风险补偿;加强对不良贷款的处置。截至目前,偿付农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坏账61.5万元,偿付资金互助社不良贷款8.8万元。
“田东县的金融扶贫让贫困农户拥有了贷款的权利和资格,从监测来看,贫困农户贷款风险可防可控。”广西百色银监分局局长何承高如是说。
“1年的收入比过去10年还多”
金融扶贫为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截至今年6月,田东县57个贫困村种植甘蔗9万多亩,竹林7.2万亩,竹狸、生猪、林下养鸡也得到快速发展。田东县贫困村专业合作社由2011年的2个增加到现在的25个,经济能人由原来的69个增加到现在的216个,有效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1年的收入比过去10年还多!”谈起金融扶贫带来的变化,田东县作登瑶族乡大板村周兴旺笑得合不拢嘴。多年来,他到广东打工,但存不了多少钱。2013年初,他凭着信用等级,向田东农商行贷款5万元发展林下养鸡,年出栏两批肉鸡,共4万羽,纯收入十几万元。“要是提前搞几年,现在我大发啦。”
过去,田东县那拔镇六柳村也是穷得出名。2010年以来,田东农商行给该村累计发放贷款500万元,支持农户种植芒果700亩,种植生姜800亩。2013年,芒果每亩产值1.5万元,生姜每亩产值1.8万元以上。仅这两项,该村去年收入2500多万元。
金融扶贫为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据韦晓新介绍,2013年,田东57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53元,增速达18.6%。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4.63万人下降到2013年的10.75万人。
责任编辑:韩翼 审核:韩翼 审定:张建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