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内封存37年徽章 现在免费送给市民!

11.03.2016  18:04

    应县木塔图案、馆藏文物石羊图案、云冈壁画飞天图案……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将曾定制的四千多枚徽章,在封存37年后,重新呈现给市民。而且,市民可以通过关注省民俗博物馆官方微信进行索取。

    “这些徽章的年头比较早,是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在1979年定制的一批旅游纪念品,并且由我馆馆员设计,上海徽章厂制作的,很有纪念意义。”3月9日上午,省民俗博物馆公众服务部主任祝振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

    “一枚徽章一个故事,一枚徽章一段历史。”记者通过采访,让读者重拾那段记忆。

     37年前的纪念品

    3月9日上午,记者在省民俗博物馆陈展部见到了这四千多枚徽章。省民俗博物馆陈展部主任安海介绍,这批徽章是几名馆员在收集整理库房时发现的。

    外包装还是当时的出厂包装——印有“上海徽章厂”字样纸质小袋子。历经岁月变迁,纸质包装破损也不多。

    拿起纸质包装袋,包装后面还清晰地记录着品名、数量、组别、检验员、出厂日期等信息。据了解,这四千多枚徽章分别是1979年3月25日、26日、30日出厂的。

    去掉包装,在每个徽章图案光亮如新,而徽章的背后,都有“山西省博物馆参观纪念”的字样。为何馆徽后面雕刻的名称是山西省博物馆,而不是馆名“山西省民俗博物馆”?这要从一段历史说起。

    山西省民俗博物馆位于太原文庙,前身是1919年成立的山西省博物馆,2003年正式更名为山西省民俗博物馆,至今已有97年的历史。

    为了更加全面了解徽章的“身世”。记者多方打听,联系到了省民俗博物馆已经退休职工杨克兰。今年已经78岁的杨克兰,还能清晰地记得徽章上面的图案和用途。

    “这批徽章作为旅游纪念品,一方面出售给来山西旅游的游客,一方面有外省的兄弟单位来山西参观,这些徽章会作为纪念品送给他们。”杨克兰回忆说。

    对于这些徽章的更多“身世”,杨克兰的记忆有点模糊了,她回忆说:“这批徽章是馆里的美工设计的,但是具体是谁,有些记不得了。

     九种设计 样样精美

    四千多枚徽章虽然在库房里待了些年头,但是大部分徽章保存完好,拿在手里观看依旧闪亮如新。仔细辨认,只有个别徽章别针生锈,其他完好无损。

    据整理徽章的馆员介绍,在这四千枚徽章当中,共有九种设计样式,涵盖四种图案和四种底色搭配。四种图案分别是石羊、应县木塔、云岗壁画飞天、壁画侍女吹笙,颜色是白色、蓝色、红色、浅绿色。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石羊图案是山西的一件文物图案。它是山西省民俗博物馆早年向社会募集的一件文物,至今这座石羊还在省民俗博物馆内。羊身高约1.2米,底座高0.3米,造型古朴,体态优美,面部还带着微笑的萌表情。

    对于这座石羊,安海也向记者做了重点介绍,这座石羊是一件北朝时期的作品,距今大约有1700多年的历史,石羊是古代皇家贵族等墓地甬道上的石兽,又称为“石牺牲”。

    “石羊是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内的珍贵文物,我认为,当时应该是考虑向来山西旅游的游客介绍山西的文物,才选择这个图案的。”安海说。

    除了石羊图案,记者还注意到,这些徽章当中,大部分是应县木塔、云冈石窟都是山西境内十分著名的文物景点。

    关于云冈壁画飞天图案,记者联系到了云冈石窟的工作人员。据云冈石窟工作人员昝鹏英介绍,徽章中的飞天造型发髻较高、腰身纤细、体态修长,应该是云冈石窟中晚期“飞天“的标志。

     徽章时代的“最后定制

    这批徽章不仅图案精美,它的材质也引起了记者的兴趣。为了更加了解这批徽章的材质,记者拨通了上海徽章厂的电话,并辗转联系到了该厂的销售主任韦天璋。

    据他介绍,这批徽章都是铝制产品,经过氧化处理后颜色变为金色,而表面的色彩为烤漆工艺的树脂材质,当年的徽章制作是由山西省民俗博物馆的美工设计好图案后,以传统邮寄的方式送寄去上海。

    上海徽章厂于1956年成立,是老牌的国营单位。韦天璋告诉记者:“我是1975年进入上海徽章厂工作的,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还计划经济的时代时,由于制作徽章的电镀、氧化等工艺会产生化工污染,因此当年只有北京证章厂和上海徽章厂可以制作徽章。相较之下,上海徽章厂更善于制作徽章,当年的国家工检法、国家总工会等政府的徽章都是在上海徽章厂制作的。

    据韦天璋回忆,1979年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定制的这一批徽章,应该是最后一批定制铝制徽章。由于低价竞争,在1979年之后,我们逐渐将制作徽章的重心转向了景泰蓝制作、铜制等工艺上,铝制工艺已逐渐不再使用。2001年后,上海徽章厂铝制订做全部停止。”韦天璋说。

     带市民重拾记忆

    收集整理好这些徽章,山西省民俗博物馆计划免费送给市民。从3月7日开始,登录山西省民俗博物馆的官方微信,集点赞数即可免费领取徽章。昨天,记者采访得知,短短一天的时间,馆内就收到了20余名市民的完成信息。

    记者电话联系到了参加转发信息的市民李女士,她说:“我一直喜欢民俗,而想拿到徽章是因为我的父亲。因为他很喜欢收藏,但由于年龄大了不善于玩微信,所以我就替他点赞领取徽章,作为送给父亲的礼物。

    在转发信息后,仅仅20分钟的时间李女士就完成了任务,朋友圈的许多朋友还戏称道:“恭喜你拥有了一件文物。

    据了解,在参与活动的市民中,还有一部分人是大学生群体。“我是一名90后,上世纪70年代的物品对于我而言太有仪式感了。文物在我的概念里一直是属于博物馆或是很昂贵的物品,现在有机会可以免费领取,当然不可以错过。同时,在徽章上,还能看到更多的山西文化。”一名学生马雯婷说。

    对于市民的热情,安海介绍说:“这批徽章不仅承载着很多历史记忆,记录下了山西省民俗博物馆的历史变迁,同时,将山西多种文化展示出来,意义非凡。此次免费赠送,不仅是对市民的回馈,更是引起大家的关注,让文物在人们身边‘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