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票预售期延长争议背后的人性体恤

19.11.2014  18:43

中国铁路总公司日前发布消息,从12月1日起,铁路互联网售票、电话订票的预售期,将逐步由目前的20天延长至60天。这意味着,2015年春运第一天的火车票,今年12月7日就可以开始预订。然而,这条新闻一出再次在网络上引起激烈讨论。多数网民认为,火车票预售期延长合情合理,体现服务与出行的匹配性。但也有人反对称,实行火车票预售期延长会增加退票几率,铁路从中获利,冲击运营秩序,同时也不具备可操作性。

那么,铁路部门推出这项措施,其目的和初衷是为了让大家出行更方便?还是为了收到一点退票费呢?笔者认为,大家首先不要妄下结论,也不要急着拍砖,而是应该冷静的分析一下。

长期以来,铁路作为我们大众出行的首选工具之一,其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急”、“最难”、“最怨”的民生问题,真正把发展的目的和成果体现在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回顾铁路部门改革后推出的一系列亲民、便民的接地气举措,每一项都彰显着一心为民的亲民理念,单从铁路部门为了丰富百姓购票渠道,维护百姓购票利益,推出的实名制购票、网络购票、电话订票、手机客户端、支付宝支付、团体预售等一系列举措,可谓煞费苦心,特别是网上购票,预售期提前至20天后,让更多人可以提前拿到出行的车票,以便更加踏实的准备自己的旅行。

与此同时,也有人担心火车票预售期延长后,退票几率增大,铁路可以获得相关的退票费,以及大家感到有些无法计划出行,但是这两个推论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其实,我们可以分析一下,相对于亿万出行的旅客来说,退票的人毕竟是少数,何况,铁路部门在退票手续费上,由以前统一为票价的20%,调整为按时间节点收取的方式,原旅客提前退票时间超过48小时的,火车票退票手续费是票面价的5%;旅客提前退票时间不足48小时且多于24小时的,火车票退票手续费是票面价的10%;旅客提前退票时间不足24小时的,火车票退票手续费是票面价的20%。而这在更大程度上是为了限制一些人(特别是黄牛党)囤积车票,占据有限的车票资源。

另外,说60天的火车票预售期无法计划出行,看似有理,但如若仔细思考,还是难以解释。放眼全球,为乘客预留较长的火车票预售期,是很多国家铁路公司的惯常做法。比如,在法国国营铁路公司SNCF,不同列车的预售期分别为3个月、6个月、8个月不等;德国DB公司,网络售票和自动售票机的预售期都是92天;英国也有多家铁路客运公司将车票预售期定为3个月;美国Amtrak公司,最多可提前11个月预订火车票……相较而言,中国铁路两个月的预售期已算比较“保守”了。其实,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在非节假日火车的开行已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旅客们不管是提前多少天买票,基本上都能够买到。而对于那些能够提前60天计划的人,大部分都是学生、农民工团体,而他们不恰恰是需要社会照顾的弱势群体吗?

当然,不能否认,自从有了春运和互联网,铁路部门就从来不缺少骂声,特别是每到有对应的改革措施出台时,总会遭受质疑甚至谩骂。然而,每次这样的争论就好比辩论赛,正反两方都坚持自己的立场,寻找有力的证据讲清事实,但辩论赛通常是没有输赢之分的,目的只是将问题抛出,共同寻找解决办法,所以,从网友对铁路部门的讨论中,能够看出大众对铁路交通设施的认可,更能感到在这认可背后是大众对铁路更多的期待。

笔者认为,带“”字头的铁路部门要彰显出行与服务的对等性,看到出行大潮背后的民生诉求,实现火车票预售期延长,向社会底层民众倾斜,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低收入群体的经济补贴,体现社会人道体恤。张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