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正法师谈商品经济与寺院清净

15.03.2015  05:34
演正法师谈商品经济与寺院清净 - 佛教在线
演正法师谈商品经济与寺院清净 - 佛教在线
来源: www.sxfj.org

  演正法师谈商品经济与寺院清净


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稍稍不慎就会被社会淘汰出局。由此带来的危机感,使得人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浮躁,甚至在未及思考之际,就被整个时代拽着往前跑了。究竟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在奔向哪里呢?我们不能否认发展的意义,但如何发展却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在世人心目中,寺院乃红尘不到之地。事实上,在这个开放的时代,寺院要保持自身的神圣性和纯洁性并非易事。所以说,佛教也同样存在何去何从的抉择:是与时俱进,还是闭关自守?由此还衍生了更多的具体问题:从寺院经济的来源和使用,到僧人对待财富的正确态度等等。带着这些问题,《法音》杂志记者采访了演正法师。             


商品经济与寺院清净


记者:在今天,发展经济几乎成了一个人人关心的话题。法师长期从事通俗弘法,对社会问题始终非常关注,您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呢?


演正: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商品经济的社会,虽然民众生活因此得到了改善,但一味发展经济而忽略其他,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包括生态环境的破坏,道德水准的下降,纯朴民风的失去。所有这些,无论对于社会还是个体都非常重要,同时也是金钱无法取代的。所以,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我更多的是感到忧虑。我并不否定发展经济的作用,但更关心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我希望社会能够全面而和谐地发展,而不是单一的、片面的,甚至是以付出巨大的代价为前提。


记者:在人们心目中,寺院是神圣而清净的,它不仅是僧人的修道之地,也是民众的精神家园。那么,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中,寺院这样的宗教场所是否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演正:寺院不是世外桃源,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自然也会受到经济浪潮的影响。尤其是国内的寺院,多数已成为旅游点。而政府又将旅游业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这也在客观上带动了寺院的经济发展。这些年来,寺院的生活条件普遍得到了改善,但宁静的环境和纯朴的道风也在逐渐失去。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商业化的倾向,这是让我最为担心的。


记者:法师曾将佛教发展中存在的误区现象总结为鬼神化、来世化、哲理化和学术化,作为一种新的发展动向,商业化是否也会对佛教的健康发展构成同样危害?


演正:南宁有位居士读到《人生佛教在当代的弘扬》(发表于《广西法音》创刊号)之后,对我在文中总结的这几点误区现象深表认同。他在来信中还提到:目前,教界原有的问题尚未解决,更出现了商业化的现象。可见,这一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我认为,佛教走向商业化,其实就是走向世俗化的表现。在发展经济的大气候下,很多寺院从发展旅游到发展各项服务行业,甚至连经忏佛事也演变为明码标价的交易活动,带有强烈的商业色彩。长此以往,佛教主体的神圣性将越来越淡化,最后可能就和世俗没什么区别了。如何避免佛教的商业化和世俗化,是当今教界应该探讨的首要问题。


记者:如果寺院也走向商业化和世俗化,我们将失去最后一片净土,这既是佛教的不幸,也是社会的不幸。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寺院应如何保持自身的纯洁?而僧人又应如何自律?


演正:我觉得主要应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首先是把握好开放尺度,其次是加强僧众乃至整个僧团的自身建设。 作为出家人,和社会的接触要保持一定距离。现代社会的诱惑太多,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红尘滚滚。所以,现代人修行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难。在过去,一道围墙就能保障寺院的清静;而今天,电视、电话、网络都能突破围墙的阻隔。除非具备很深的定力,否则单靠个人力量,的确很难抵挡世俗的冲击。而一个如法的僧团,就是抵挡尘世的一座堡垒。所以生活在僧团中,远比独自居于精舍更有利于修行。 而作为僧团来说,想要完全封闭起来,显然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学佛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自身解脱,同时还要利益社会,这就必须与社会保持沟通。但在面向社会的同时,要把握好开放的尺度,尤其要加强对电视和网络的管理,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地点内对僧众开放。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道风建设,通过戒律和禅修来提高僧人的自身素质。只要信心道念坚定了,就能明确作为出家人的本份和职责是什么,自然也就有能力抵制社会的种种诱惑,从而自觉维护个人乃至僧团的纯洁性。而这一点,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谈商业社会中的信仰问题


记者:很多佛教徒都认为造大佛、盖寺院的功德最大,以致各地盖庙成风。法师又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呢?


演正:在十年浩劫中,寺院的建筑和佛像都受到毁灭性的破坏。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大力恢复寺院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但今后的任务应着眼于人才培养和弘法事业,这才是佛教的内涵所在。如果无视对佛学的继承,对佛法的弘扬,寺院就会成为没有灵魂的躯壳,道场就会成为旅游参观的景点。结果可想而知:寺院虽然越来越辉煌,佛教却越来越世俗。



在经律中,明确规定出家众的根本是修行并住持正法,而修庙造塔则是护法居士的职责,以此培植福德。如果出家人热衷于福田,乃至发展旅游,岂非本末倒置?事实上,正是在这样的错误观念引导下,信众也往往只热衷于盖庙造大佛,而不重视对弘法事业的参与。所以,教界应对信徒和社会大众善加引导,让他们认识到开展教育和弘法的重要性。


记者:随着社会的多元化,人们对命运越来越感到难以把握,于是看相算命之风又卷土重来,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尤甚。由于民众对佛教的无知,使得许多人将出家人视为相士,的确也有些出家人乃至寺院都在从事这一行业。这种做法是否违背戒律?或者也是弘法的一种方便?


演正:曾几何时,算命看相被斥为封建迷信活动而几近绝迹。但近年来,在民间大有复兴之势,很多人趋之若鹜。于是有些僧人便投其所好,将算命看相作为创收之举。事实上,佛经中明文规定出家人不得为人算命看相,尤其是通过算命看相来谋利,是属于邪命的范畴,即不正当的谋生手段。当然,若不是以获利为目的,而是将此作为弘法的方便,通过佛法来说明命运的前因后果,从而引导他人止恶行善,引导他人学佛,又另当别论了。


记者:现在来寺院烧香拜佛的人很多,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带着个人私欲来祈求佛菩萨的保佑。用法师的话来说,就是和佛菩萨做生意。如果带着这样的功利心来礼佛,能否解决他们的问题呢?


演正:今天,生活中不确定的因素越来越多。过去能够影响生活的因素,可能只局限于人们所在的村庄。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到来,世界任何角落发生的事情,都可能改变我们的生活。近期的日本核泄漏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若是古代,远在美国发生的事情,对国人来讲至多只是个故事。现在的情况却不同了,9·11事件对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当然也包括中国。所以,今天的人对前途往往感到很茫然,于是希望在宗教中寻找依赖。拜佛烧香的人里,大多带着强烈的功利色彩,为了保平安、求发财,为了事业顺利、家庭和睦。当然,这种心情我能理解,可我不希望他们只是停留在这个层次上。


我们祈求菩萨保佑,得到的只是外在环境的改善,但一个缺乏智慧的人,即使改善了生活环境,一样还会有很多烦恼。所以,拥有处世智慧,提升心灵素质,才是最根本的。而佛法的作用恰恰就在于帮助我们提升心理素质,建立智慧的人生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我们不论生活在任何时空都能没有烦恼,都能不受伤害。


谁有权力收取佛教寺院门票?


记者:自古名山僧建多,这是一句古训.从许多名胜古迹可以看到,有佛教道场的地方,自然人文造不了美好的河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而同一地没有佛教寺院的地方,则是一片荒凉。可见佛教与景观的关系最为密切。现在国家正发经济发展时期,一切向钱看,忽视了许多传统的人文精神,一味追求经济的发展,导致人们信仰淡化,精神世界空虚,将对未来造成更加灾难性的后果。特别是名山胜景,佛教道场收门票现象尤其。我不仅要问,到底谁有权力收取寺院门票?


演正:宗教与旅游,应该是宗教为主体,旅游是宗教的副产品。因为宗教界作为和谐社会的主要力量,最能体现中国民族精神,有特别是佛教道教的地方,自然就成了旅游胜地。现在的社会主流精神是胡主席提出的“和谐社会”。和谐是社会的主旋律,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和谐为代价。


宗教与旅游职能不同,宗教有宗教职能,旅游有旅游职能,二者不得混淆。如果我们以旅游代替宗教或者以政代教,其对和谐社会的破坏性,是不可忽视的。


旅游部门作为国家的行政单位,当然要服从国家的最高主体精神,而不是以部门利益为中心,涉足宗教这块神圣的领地,破坏人们的信仰。以四大名山为例,旅游部门收取高额门票,佛教寺院实质上成了旅游部门的附属品,成了赚钱的工具。现在这种情况正在扩大,几乎许多的省市,都存在这个严重的问题。我们可以想想,到底谁有权力来收取门票?


其一、美好的名山古刹及其自然环境,是我们的老祖宗苦心经营的结果。我们先祖包括出家在家二众佛教弟子们,为建设佛教名山,贡献了无尽的力量,大家可以从寺院的功德碑中看到,在历代高僧的主持下,护法居士的参与下,一座座佛教道场,在他们一代代的努力下,造就了千年人文精神和自然美景。我们老祖宗的努力结果,请问谁有权力拥有?当然是我们广大的佛弟子,广大的人民群众。


其二、因为国家的好政策和广大信教群众的努力,名山胜迹正在不断完善之中。国家有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正信,抵制非法,营造了一个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我们佛教出家在家二众弟子,齐心协力,建设佛教道场。尤其是出家师父们,一方面搞自身修行,一方面学习佛教教义教规,一方面弘法利生,还要搞第三产业谋求生计(出家人搞第三产业占寺院经济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所余款项,出家师父称之为净资,即十方财物,全部用于日常开支、弘法利生事业和寺院建设。在家居士们省吃节用,把一分一毛的钱丢进功德箱,作为香油钱,寺院以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慎重面对这些善款,把它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请问大家,这些出家师父辛苦搞第三产业(如开餐厅、经营香火、开光法事及纪念口等)赚来的钱和信徒捐献的钱修起来的寺院,谁有权力来收取门票?


其三、有的地方财政会给景区一些投入,这些资金来自于人民税收,当是大众财物,用大众财物修建有关宗教景观,哪个部门有权拥有?当然只有人民大众享有了。


其四、我们是人口大国和有着几千年传统的人文大国,应当对佛教寺院有一定保护性投入。这种公共投入不能考虑收回投资。


其五、一般景区内都有有关单位经营的各种服务产业,为了促进景区的消费,应当开放绿色消费通道。所谓绿色消费通道,即可以自由进入景区消费。哪有进超市先买门票的道理???


其六、处在闹市的寺院为了消防和安全的考虑,为了控制人流量,可以象征性收取二到五元的门票,但收费单位应为寺院本身,而不是文物、旅游等单位。


如果是佛教寺院自动收取高额门票,我觉得就应该反省,寺院的功能是干什么的了。请寺院当家好好思考一下,请问你如何发挥佛教的文化功能、教育功能、修行功能、弘法功能、慈善功能等。说偏激一点,要想破坏佛教或破坏大众的佛教信仰很简单,只要寺院收取高额门票即可达到目的。










 
太原市民宗局积极开展全国扶贫日活动
    10月18日,太原市民宗局组织全市民族宗教系统党员干部职工赴包扶村阳曲县东黄水镇马驼村开展系列活动,推动帮扶工作提质增效。一是全面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局机关及各微信平台、宣传栏等开展“10.民族宗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