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市民温暖过冬 太原市推进温暖城市建设综述
小店区铜苑小区节能改造施工。全媒体记者 赵世凯 摄
在远离太原城区的阳曲县歇子寨村,一座大型热源厂的建设帷幕已全面拉开。阳曲热源项目是我市今年实施的最大集中供热工程。该项目总投资23.9亿元。按照建设单位市供热集团的计划,阳曲热源项目建设工期2年。投入使用后,将分别为太原市城区、阳曲县城提供1500万平方米和500万平方米的供热能力。项目建成后,将弥补集中供热热源缺口、促进供热全覆盖、提高供热系统安全性,成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工程。
集中供热面积占到98%
作为典型的北方城市,太原的冬天还是非常寒冷的,零下20多摄氏度的气温并不少见,每年冬季供热期要从11月延续到来年3月。一年5个月的供热期,也让太原市委、市政府把保障市民温暖过冬,作为冬季最大的民生工程。
十多年前,煤炭价格快速上涨,让很多以前争抢热用户的供热个体户感觉无利可图,不断弃供、断供,甚至逃供。面对供热市场的巨大变化,太原市大力发展集中供热,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从政策、资金等方面都给予极大的支持。全市集中供热工作发展很快。
以上个采暖季为例,太原市冬季需供热面积近2.2亿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超过了2.1亿平方米,占比达到了98%。涌现出了市热力集团、太原市第二热力公司、城北热力公司等大型集中供热企业。其中,市热力集团在全市供热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省城集中供热建设主力军,市热力集团在此前10年大扩网的基础上,近5年累计完成扩网7800万平方米。截至2019年底,该集团共有8个热电联产热源、5座大型自备热源厂,总供热面积1.55亿平方米以上,覆盖72%以上的市区用热面积,成为全国服务用户面积最大的供热企业。
市热力集团超常规扩大集中供热面积的同时,积极承担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把那些经济收入少、支付能力差的城市低收入者一并纳入集中供热体系。每年下发扩网计划时,那些老旧小区、困难企业的入网任务,都是由市热力集团完成。保障室内温暖,是供热主管部门最重要的职责。入室测温是他们每年坚持开展的“市民温暖过冬”工作内容之一,测温点全市已发展到上万个。全市室温普遍保持在18摄氏度以上,用户满意率每年都保持在99.9%以上。
保护环境长距输热成主流
太原集中供热保持着一项世界纪录,这项纪录是由太古供热项目创造的。
太古供热项目西起古交市,穿越吕梁山余脉的西山,进入省会太原,全长37.8公里。该项目全世界独一无二,供热距离最长、高差最大、隧道最长(全长超过15公里)、地形最复杂、来回水温差最大。
该项目投入使用后,为太原市新增供热面积7600万平方米,每年节约燃煤93.1万吨,节电5700万千瓦时,节水296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4万吨、二氧化硫排放3798吨、氮氧化物排放1052吨、粉尘排放2104吨,节能和环境效益非常显著。近年来,太原市先后实施了瑞光热电、交城国锦、古交兴能等长距离输热项目。市内新建了嘉节燃气热源、东山燃气热源等。4座自备大型热源厂也实施了节能改造。
这些热源洁净工程,对改善大气环境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过去的城中村、工矿区,每到冬季都是烟雾缭绕、气味刺鼻,纳入集中供热管网后,空中、地上环境彻底改变。
保障市民温暖过冬,保护太原蓝天碧水,是太原市冬季供热工作的两个主要着力点。把城内的老旧热源搬出去,在远郊建立洁净热源,是太原供热工作为适应城市不断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给供热面积持续增长、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而采取的新举措,阳曲热源项目就是具体体现。市热力集团的4座大型自备热源厂,一半是备用热源厂。在极端气候条件下,或者其他热源出现意外才会投入使用。与此同时,太原这些分布在远郊的新热源项目,立足山西煤炭资源丰富的实际,在技术上不断创新、提高,实现高碳能源,低碳利用。煤炭低碳利用后,与燃气比较,无论是供热企业的成本,还是热用户的支出,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节能改造热能利用最大化
老旧房子居住舒适性差最大的特点是夏天不隔热、冬天不保温。老旧建筑节能改造解决了这个问题。
目前,全市2000年前建成、尚未完成改造的老旧小区还有1000余个。今年,全市制定计划,决定分两年改造完成上千万平方米的老旧建筑,2020年至少完成500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从主管部门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已有500多个小区750余万平方米的老旧建筑上报了改造计划。目前,已有500余万平方米老旧建筑开工,完成改造100多万平方米。
通过加装保温层、更换密闭性能更好的窗户、更换老旧管网、实现分户供热等改造措施,完成改造任务的老旧建筑,节能效果非常明显。供热主管部门对去年完成“三供一业”(其中一供指供热)改造的住户统计,冬季室温普遍提高3摄氏度至5摄氏度,供热企业还可以节省出一部分热源,为其他用户提供。从一个老旧小区改造前后对比,可至少节约热源10%,同样的热源,发挥了更大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