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时穿越五千年:带山西非遗走出“深闺”

24.09.2014  13:19

  2014年7月1日,大西高铁西安至太原段正式开通运行,从而将三晋大地独特的地理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统统纳入了“小时圈”内。人们常说,“三千年文明看陕西,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不仅是文物大省,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丰厚的宝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达105个,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为丰富的省份。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应,指的是那些主要不依靠物质或物质载体无法涵盖的文化遗产,如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其内容十分多样。

  霍州威风锣鼓鼓舞人心。

  民间文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曾被改编为各种艺术题材的赵氏孤儿故事、妇孺皆知的牛郎织女传说、浪漫的尧舜传说其实都源起于山西。

  刚劲激昂、雄宏古朴的晋南威风锣鼓是由锣、鼓、铙、镲四种乐器共同演奏的一种传统打击乐艺术形式,主要分布在山西临汾的霍州、洪洞、汾西、襄汾、曲沃等地,霍州更是威风锣鼓之乡,享有“华夏第一鼓”的美誉。

  2006年,晋南威风锣鼓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此之外,绛州鼓乐、五台鼓吹、上党八音会、太原锣鼓、岳村觚子、朔州喜乐等都是山西珍贵的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汉族是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在人们祈求或欢庆丰收、迎神赛会时,舞蹈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表达祈福意愿的形式。山西翼城花鼓就是民间传统舞蹈的代表之一。起源于唐代,历经千年历史长河的传衍,翼城花鼓已经遍布全县的大小村庄,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七八岁的孩子基本上人人都会打。2005年,翼城花鼓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榆社霸王鞭、临县伞头秧歌、武乡顶灯、汾阳地秧歌、稷山高台花鼓等亦是山西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美术源自民间,养于民间,因其质朴之美得以魅力长存。原始文化积淀浓厚、精致细腻的中阳剪纸,古朴雅拙、简明鲜艳的平阳木版画,种类繁多、制作精美的山西面塑,虎虎生威、曾被邮电部定为生肖邮票图案的黎侯虎等等,都属于美术类的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万荣笑话博览园。

  晋剧作为中国著名的地方戏曲种类之一,至今仍在民族艺术的舞台上散发着夺目光芒。而在山西省内,地方戏曲亦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蒲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与晋剧同根异枝,一脉相承,是山西地方戏曲的四大支柱,并称为四大梆子。雁北耍孩儿、秧歌戏、道情戏、皮影戏、碗碗腔、线腔、上党二簧等等亦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形式。它们积淀并代表着汉族戏曲艺术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也反映出流传区域的汉族民风民俗。

  此外,潞安大鼓、太原莲花落、阳泉迓鼓、襄垣鼓书、阳泉评说、晋东南说唱道情、河东说唱道情、沁州三弦书等等,也是有着极高文化价值的山西民间曲艺的代表。

  民间手工技艺也是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山西面食、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老陈醋传统酿制技艺、新绛县澄泥砚传统制作工艺、绛州飞龙制作技艺、上党堆锦艺术等等,都是享誉全国甚至海外的山西传统民间技艺。

  民俗往往是体现一个地方人文特点、生活习惯的重要标志。山西有着众多历史悠久、引人入胜的民俗文化,例如牵动着世界各地华人共同记忆的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在海内外有着颇高知名度与号召力的关公文化,纪念中华民族先祖的尧王、舜王、禹王传统祭祀文化,还有万荣后土文化、洪洞走亲习俗、河曲河灯会、晋祠庙会、盐池文化、走西口文化等等,都传承着晋人之所以为晋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一种品格。

  此外,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包括以傅山养生健身术、龟龄集酒药传统制作工艺为代表的传统医药类和以挠羊赛心(形)意拳为代表的杂技与竞技类等。

  华夏文明看山西。山西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的积淀异常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类繁多,是一座蕴藏极富的宝库。如此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我们先人的伟大文化创造,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这些文化遗产时时哺育浸染着我们,带给我们世代的恩惠和利乐。作为山西人,我们不仅要感恩、敬畏先人的创造智慧和伟大精神,更应该对这些文化瑰宝倍加爱护,努力将其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活动在京举行
  共享转型发展新机遇,共赢开放合作新未来。文化厅
王晨在山西就人大代表工作进行调研时强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