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两会“治堵”再成焦点“首都”如何告别“首堵”
原标题:北京两会“治堵”再成焦点“首都”如何告别“首堵”
2015年,《北京市缓解交通拥堵总体方案(2015—2020年)》将出台,将实施100处公交站台改造,完成100项疏堵工程项目,规范100公里专用自行车道,新增公共自行车1万辆,对机场周边等拥堵重点区域出台综合方案——
“首都”如何告别“首堵”
在今年的北京两会上,“治堵”再次成为焦点。在政府工作报告首次配发的解读汇编中,“缓解交通拥堵”成为重要篇章。“交通部门正在着手制定新一轮的综合缓堵措施,综合措施注重治污与治堵结合。”在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主任周正宇看来,标是“交通病”,本是“城市病”。
新华社发
更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制方式
2014年至2017年,北京小客车指标额度削减至每年15万个。限行、限购,通过行政措施进行调控和管理的治理方式固然有效,但在周正宇看来,接下来要更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制方式,破解交通难题。
对于社会关注的“专车”问题,周正宇说,通过网络平台约出租车、专车等肯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交通部门会积极促进发展。不过,专车要在现有法律法规体系内合法经营,因为出租车是比较特殊的行业,要有严格的公司注册制度、经营牌照、上岗证等,如果有私家车参与或以“专车”为名获取收入,肯定违反现有运营规则。
“出租车也能参与专车,但目前价格体系不灵活。”周正宇说,交通部门会推动价格改革,让更多出租车合法参与,为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务,相关方案正在加紧研究中。
从管理部门对专车的发展思路可见,用法治思维破解难题是未来的重点。据了解,今年北京市将发布《北京交通发展纲要2015—2030》。针对“停车难”,将探索研究停车管理改革,推进停车管理新体制改革、强化停车管理考核、鼓励居住区停车管理自治、适当增加停车设施供给、规范停车经营行为。同时,将制定交通立法五年规划,加强各项缓堵政策、非法客运车辆查处、机动车停车管理等重点领域的立法研究,推进“治超”“停车”等执法体制改革。
更注重运用价格、税费政策
今年,北京在疏堵的主要举措中明确,“综合运用价格、税费等经济政策,引导降低车辆使用里程”。同时,提出了相关约束性指标:在机动车总量方面,2017年底前力争控制在600万辆以内;在车用燃油总量方面,到2017年力争比2012年降低5%以上。
借鉴发达国家疏堵经验,大力发展公交仍是实现“少开车”的必然之选。2015年,地铁14号线中段等线路将开通试运营,总里程有望达到554公里;2017年底前,16号线等线路将开通试运营,总里程将超过620公里。
据介绍,从2014年12月13日起,北京地铁6号线早高峰列车最小运行间隔由4分缩短至3分30秒;15号线早晚高峰列车最小运行间隔由7分20秒缩短至5分。12月29日起,5号线早晚高峰最小行车间隔由2分30秒缩短至2分15秒;8号线早晚高峰最小行车间隔由3分30秒缩短至3分15秒……疏解拥堵,正以秒计。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正光说,下一步将重点提升1号线、5号线、6号线、10号线、15号线、大兴线、亦庄线运输能力,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缩短平日早高峰发车间隔,运力提高5%到15%,努力实现中心城区线路突破2分钟的最小间隔运营。
周正宇说,下一步要通过实现公交路权优先,扩大公交线路覆盖广度及深度。
更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
人口膨胀是交通难题的重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制定的人口规模为1800万人,现在这一数字早已突破。有效控制人口增长,需要和产业升级、区域协调结合,通过产业引导,实现人口更好分布。目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正在修改之中。
2015年,北京市将编制“十三五”交通发展规划,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加大缓解交通拥堵力度将成为规划的重点。2015北京疏堵主要预期目标为:中心城区路网交通指数控制在6以内,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
“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周正宇说,2015年,要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
周正宇透露,2015年将启动“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配合编制《北京、天津、石家庄市市域(郊)铁路网规划》,开工建设京沈客专、京张铁路,研究平谷线与河北省规划对接方案。加快京石城际、京唐城际和京九客专北京至霸州段等项目前期研究工作。城际铁路网、市郊铁路网、城市轨道交通网、高速公路网、国省干线网的有效衔接,无疑将对疏解产业和人口发挥重要作用。
周正宇表示,通过人口调控、功能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等源头治理,将强化交通承载能力对城市空间拓展的约束作用。通过治理“城市病”来缓解“交通病”,是科学有效的治理思路。
(光明日报记者 冯蕾)
原文链接: http://news.gmw.cn/2015-01/30/content_146841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