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特稿丨“搬”来幸福生活:刘克瑞家沧桑巨变的美好故事
47岁的回族村民刘克瑞一家六口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这是他家2012年以后的地址。最近老刘一家好事不断,最让他们开心的是,6月8日总书记来到他们家,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和老刘一家聊起了家常。
△总书记来我们家啦!
总书记为什么会来刘克瑞家里?这得从多年前说起。刘克瑞的老家在宁夏固原的农村,这里所属的宁夏南部贫困山区被称作“西海固”。西海固沟壑纵横,十年九旱,为了打水翻山越岭走上好几里地是家常便饭。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1972年,西海固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西海固居民打水老照片
△西海固老房子
2012年,刘克瑞一家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从西海固来到了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村,实现了异地安家、异地就业。从此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实,刘克瑞一家的变化只是大时代的一个小缩影。刘克瑞的新家所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1998年开发建设,累计搬迁安置移民23.3万人,是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扬黄扶贫集中安置区。红寺堡区的回族人口占62%,大多数都是刘克瑞的老家西海固的老乡。
△红寺堡区移民搬迁村
△居民家的自来水
这一切的变化要从20多年前说起。1997年4月,作为福建省委副书记、同时也是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的习近平第一次来到宁夏,当时他被西海固的贫穷所震撼。
从此,福建和宁夏组成的“闽宁协作”开始生根发芽,20多年来,福建向宁夏选派挂职干部11批185名、专业技术人员2000多人次,5600多家闽籍企业、8万名闽商在宁夏投资兴业,刘克瑞家所在的红寺堡区,正是“闽宁协作”结出的硕果之一。
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闽宁协作”探索出了东西协作的扶贫路径,成为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具有示范意义的样本。
△“闽宁协作”福建和宁夏区位示意图
总书记最念念不忘的是困难群众,花的精力最多的是扶贫工作。20多年来,总书记对宁夏的发展,对西海固的人民,有着一份特殊的牵挂。
2008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再次来到宁夏,这次他同样去了西海固。习近平强调,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大力开展就业指导、城乡医疗救助、困难家庭学生助学等工作,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
△红寺堡区弘德村扶贫车间
2016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第三次来到宁夏,西海固同样是其中一站。本次考察期间,习近平在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他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
2020年6月8日,这是习近平第四次来到宁夏考察,现在的宁夏早已不是当年贫困落后的样子。目前,宁夏贫困人口从2014年建档立卡时的80.3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1.88万人,9个贫困县中8个已脱贫摘帽,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4856元增加到2019年104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