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月份晋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18.12.2014  13:41

2014年,晋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紧紧围绕“一争三快两率先”的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不断加大文化产业和民生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运行,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一、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综述

1-10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7.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5.3亿元,同比下降11.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28.0亿元,同比增长17.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43.7亿元,同比增长26.3%。第三产业投资的强力推进成为拉动我市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的重要因素。

(一)投资规模概况

1-10月份,全市施工项目个数1161个,比上年同期减少22个,下降1.9%;新开工项目791个,同比增加41个,增长5.5%。全市投资总规模2267.3亿元,增长0.9%,新开工项目投资总规模573.1亿元,增长2.0%;投资净规模798.7亿元,下降12.1%,新开工项目投资净规模206.6亿元,同比下降24.4%。不难看出,虽然全市施工项目加大了施工力度,施工效率较高,但项目个数和投资规模的下降将严重制约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的完成。从本年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来看,除城区、阳城、高平保持增长外,其他各县均呈下降态势。

(二)投资产业结构

全市实行转型综改以来,投资产业结构逐渐向好,今年1-10月,第三产业投资已超越第二产业投资,逐步成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方面,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48.0%,比去年提高2.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的8.52∶46.3∶45.2调整为6.3∶45.7∶48.0。分县来看,各县(市、区)第三产业投资所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比重均比上年有所提升,其中阳城县所占比重均比上年高出10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结构整体上看,城区和陵川县第三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大,分别为80.0%和55.2%。

(三)投资增长趋势

1-10月份,全市投资各月增速除1-6月份外连续回落,1-6月份也仅比1-5月份回升了0.2个百分点,但总体保持相对平衡。从1-10月份投资增长趋势判断,完成全年投资增长目标,困难较大。分县来看,投资增长趋于平稳的是沁水县、泽州县和开发区,1-10月份,高平市投资增速继续出现较大回落,较1-9月份回落了6.5个百分点,需要引起重视。

二、1-10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新型工业产业迅速崛起

1-10月份,全市工业投资328.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9%。其中以富士康为代表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投资26.8亿元,同比增长60.4%;以阳城陶瓷工业园区为主导的非金属矿制品业完成投资24.1亿元,同比增长12.5%。

(二)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

1-10月份,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6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5%。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100.7亿元,同比增长2.5倍。

今年以来,我市加大城市建设力度,不断拓展城市空间,改造城市布局,新建了太岳路、松林街、紫光路、络华路、武装路、金匠街等十余条城市道路,改造了景西路、文博路、黄华街南段等断头路;新建了晋城市主城区城东景观水系工程、吴王山森林公园提升工程,为市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起居环境。

(三)民间投资保持稳步增长

1-10月份,全市民间投资累计完成350.0亿元,占全部投资总量的48.8%,比上年同期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民间投资完成43.8亿元,同比下降4.5%;第二产业民间投资完成113.2亿元,下降8.5%;第三产业民间投资完成193.0亿元,同比增长16.7%,民间投资逐步向第三产业集聚,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文化艺术业、商务服务业、公共设施管理业、道路运输业等行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晋城市统计局 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