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大米育秧首次实现机械化
人勤春来早,农事催人忙。4月11日上午,晋源区晋祠镇花塔村稻田公园附近的育秧大棚外,一条自动化育秧生产线不停运转,码上秧盘、加入基质,秧盘一路前行,稻米育秧完成了。这是我市首次大规模采用机械育秧生产新技术,晋祠大米的标准化生产又迈出关键一步。
育秧是水稻生产的关键环节,秧苗的好坏直接影响生长速度和当年产量。当日的育秧现场,在机械精准快速的操作下,农户们将已撒上水稻种子的秧盘放在运输车上,没几分钟便叠起了数十盘。然后,将育秧盘送到智能化大棚里进行控温、控湿催芽。40天后,秧苗就可以移栽到田里。
过去农户们采用人工育秧,效率低,成活率难以保证。机械化育秧效果大不同,播种均匀、速度快、精确度高。“以往人工育秧时,30多人一天只能育秧15亩;去年试用机械化育秧后,十几个人一天完成150亩,效率提高了30倍。”已有45年水稻种植经验的花塔村村委会副主任任福贵进一步介绍说,机械化大棚育秧大幅降低了秧苗的感病率,插秧后成活率达到95%,秧苗生长速度加快,水稻亩产量也由400公斤增至600公斤。“这样大家省时又省力,成本低、产量高,今年晋祠大米产量有望再创新高。”看着一盘盘摆好的秧苗,任福贵满意地点点头。
享誉三晋的晋祠大米,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是太原农耕文化的品牌和荣耀。花塔村党支部书记何建平介绍说:“在晋源区有关部门的扶持下,我们成立了晋祠大米股份经济合作社,购买自动化育苗、插秧、收割机械,投资200万元建成晋祠大米加工厂和温室大棚育秧基地,实现了从育秧、插秧、收割、加工一体化的全时段、全过程标准化生产体系。下一步我们还将打造农耕文化博物馆,开展春夏插秧、暑期游学、金秋共享丰收喜庆等亲子体验游、研学游、旅居游等活动,让稻田公园成为集农业生产、农耕体验、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康养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村民们的腰包会越来越鼓的。”
据介绍,今年晋源区继续实施晋祠大米产业提升振兴计划,种植面积再增加1000亩,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振兴晋祠大米品牌,推动晋祠大米提质增效,让晋祠大米成为太原市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图片由晋源区新闻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