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自贸区建设成效初显
法制日报讯 记者陈丽平 商务部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介绍,新一轮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效初显。
报告介绍,充分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在投资、贸易、金融和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进一步改革创新,逐步建立起与国际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如,以“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不但拓展了试点范围,还扩大了开放领域,商务部出台了更便利的备案办法,外国投资者可以在营业执照领取前或之后30天内完成备案;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上海全面上线运行,集中了17个部门的职能,正在将经验成果向其他3个自贸试验区推广;“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率先在福建自贸试验区推出,截至8月2日共颁发“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3704份;宏观审慎的本外币一体化境外融资制度正式建立,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开展试点,拓展了企业融资渠道,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事中事后监管模式不断创新,天津推出“两个随机、一表共享”联合检查制度,福建探索建立市场竞争秩序监测体系。
报告介绍,新一轮自贸试验区建设在稳增长、调结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贸试验区新增企业数量同比大幅增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端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截至7月底,天津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4883家,同比增长119%,注册资本803.5亿元,同比增长297%;上海自贸试验区开设22726个自由贸易账户,收支总额8925亿元,186家企业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收支总额2234.4亿元;福建自贸试验区海港对台进出口货物642.5万吨,同比增长4.3%,闽台函件56.5万件,同比增长1.1倍;广东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1.8万多家,注册资本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入驻项目以高端服务、总部经济、金融类项目为主。自贸试验区对区域经济提质增效的作用已经初步显现,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报告介绍,自贸试验区推出了与改革开放措施相配套的多领域风险防范机制。在外商投资领域,完善了安全审查制度;在贸易领域,按照“一线放开、二线高效管住”的原则,严格防范税收流失和质量安全等风险;在金融领域,正在构建宏观审慎的金融管理体系;在协同监管方面,构筑了“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监管格局。福建自贸试验区梳理出放宽行业准入可能出现的55个风险点,提出了88条防控措施。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后,建立浦东新区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整合了430万条信用信息数据。
责任编辑: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