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感生态性文化味 太原多策打造“形神兼备”文化名城
推进文化名城建设、打造文化艺术精品、提高非遗保护水平……2月15日上午,记者从太原市文化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太原市文化系统将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把太原建成具有历史感、生态性、文化味的“形神兼备”文化名城做出新贡献。
据介绍,2014年,太原市文化系统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深化文化改革,全面繁荣文化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比如深化文化行政管理改革,推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管行业向管社会转变;简政放权,原由市级承担的文化市场行政审批事项全部下放到县文化局;实施文艺精品战略,推出了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文艺作品,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风格迥异的文艺演出活动等;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考核了1013名村级文化专管员,拨付村级文化专管员市级专项资金182.34万元,成功承办了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雕塑作品展,首创图书借阅“多点服务模式”等。
今年是太原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工作深化转型的关键之年,太原市文化系统制定了清晰的工作思路:一是认真编制文化规划,推进文化名城建设。全面谋划和布局文化改革发展,争取将重点文化工作纳入全市规划予以保障。重点发展汾河文化带、西山文化带和东山文化带,加强名县区、名村镇、名街和文化事业基地、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通过以点带面、以线串点的文化发展新思路,形成多元、开放的现代城市文化。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文化艺术精品。组织创作生产晋剧《于成龙》、《续范亭》、《唐宗归晋》,音乐剧《十年》,舞剧《雁丘辞》,电视连续剧《钟楼街往事》等一批文艺精品力作。三、健全公共文化体系,保障群众文化权益。将整体把握公共文化的发展方向,对部分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项目等,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奖励等方式运作。同时,将惠民演出作为常态化工作,力争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一轮城乡总体规划,积极推进市图书馆改扩建工作,积极筹建市艺术中心、市艺术学校、丁果仙剧院和各街道文化服务中心等一批文化基础设施、文化活动场所。四是提高非遗保护水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遗传承人培训,开展项目传承与创新交流,建设太原非遗展示中心并对外开放,对晋剧、风火流星等重点非遗项目进行挖掘、整理和保护,建立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等。另外,太原今年还将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优化文化市场环境、加强广电行业管理、促进新闻出版繁荣等方面持续发力。(记者冯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