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全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突破意义重大
民营经济突破意义重大:一论全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
在全省上下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施“五句话”战略、推进“六大发展”的关键时刻,我省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召开,这是继金融振兴和科技创新推进会议之后又一重要会议。会议重新认识民营经济的重大意义、梳理目前存在难题、指明攻坚改革方向、安排部署推进突破。会议筹备时间之长、规格之高、参会范围之广少有,无不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民营经济的重视,体现了民营经济对富民强省的重要意义。
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是什么?省委书记王儒林说,“发展民营经济是增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必然选择,是我省转型发展、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富民强省的基本途径。”王儒林尽管没有展开论述,但“必然选择”“重要支撑”“基本途径”言简意赅、高度概括,提纲挈领、字字千钧,强调了民营经济对我省发展的重大意义,即,增加经济社会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推进产业转型、改善民生大事、实现富民强省,选择的是民营经济、支撑的力量是民营经济、实现的途径还是民营经济。无论现在、还是未来,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面、引擎力,都要依靠民营经济发展突破。
发展民营经济,是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必然选择。
民营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天然基因,在经济发展中最活跃、最积极、最有效率、最具有竞争力,也最具有活力。古今中外经济发展经验表明,凡是民营经济发展好的地区,那里的经济社会就充满生机和活力。国际上是这样,国内也是如此。中部省份和西部省份,落后于东部地区,关键原因就是中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慢。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经济发展快、社会有活力,根本因素就是民营经济发展好、发展快,有一大批优秀企业家、有一大批知名民营企业,有一大批全国著名产品。
发展不足困扰我省多年。特别是近20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直落后于东部发达省市,某些方面甚至在全国垫底。当前,经济又遇到了严重困难,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上半年GDP同比增长仅2.7%,比全国增速低了4.3个百分点,增速全国倒数第二。分析我省发展困境以及和发达省市发展差距,主要就差在民营经济发展不足、发展滞后上。我省民营经济数量少、规模小、产业集中于低附加值的资源型产业,也没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和产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全国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平均水平为60%,我省只有54%,而有些发达省市占比已超过80%。当前,我省民营经济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不少企业资金短缺、订单减少、库存积压、开工率低,煤焦钢铁等行业亏损面大。民营经济的发展不足、实力弱小、发展差距,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全省经济社会活力不足、成为制约发展的症结所在。
差距就是空间、困难就是动力。因此,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活力,选择民营经济是现实和必然。唯有通过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才能进一步减少国有经济比重,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业、工业新型化,进一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提高创业创新活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外在活力。
发展民营经济,是转型发展、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
多年来,我省承受着资源型经济特有阵痛,一煤独大、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三次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传统产业比重过高,高科技产业稀缺、新兴产业弱小。与此相伴的是转型发展任务重、全面发展不足、民生社会事业欠账较多、基础设施落后于多数省市、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差距较大、扶贫攻坚任务繁重、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巨大、对外开放程度不够、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安全生产压力较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任务繁重等等。正如王儒林书记所说,山西存在着政治经济民生生态“立体性”困扰。
破解“立体性”困扰,推进转型发展、全面发展,实现一煤独大向多元发展转变。民营经济是一支依靠力量和重要支撑。一方面,我省民营经济,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洗礼,企业遍布城乡、涵盖各个行业,也有了一批重要项目和新兴产业,而且实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承担推进转型发展、全面发展的重任。企业是经济细胞,是发展的主体。民营经济转,则山西转;民营经济活,则山西活;民营经济兴,则山西兴。因此,推进转型发展、全面发展,需要依靠民营经济,而且民营经济也能够依靠。 另一方面,我省民营经济30多年发展历程,就是不断推进转型发展、推进全面发展的过程。仅近5年来,民营企业在全省实施光彩事业重点项目2415个,投入资金800多亿元,帮助46.5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建立光彩义务植树基地120个,捐助绿化费4.64亿元;捐助社会公益事业100多亿元……有力地服务着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着民生改善、服务保护生态,用事实和行动证明是推进转型发展、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当然,随着民营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民营企业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在推进转型发展、全面发展方面贡献更多力量、提供更多支撑。
发展民营经济,是实现富民强省的基本途径。
民营经济自出现以来,就与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加财政收入息息相关,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是税收来源、财政收入的重要渠道。民营经济就是就业经济、富民经济,也是强县强省强国经济。
我省民营经济也是这样,吸纳了全省80%的新增就业人员、60%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而且在解决城镇无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国企改制分流人员等群体就业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上缴各种税金均占到全省一半以上。民营经济的民生属性,从本质上来说,与“5句话”战略的终极目标富民强省一致。
省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战略部署,出发点是富民强省,落脚点也是富民强省,全省上下共同期盼的也是富民强省。纲举目张,实现富民强省,途径就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通过民营经济大发展,涌现更多率先致富的企业家,让更多的人就业,提高更多人收入,让更多人实现应保尽保,让更多的税收贡献财政……民营经济大发展的过程,就是富民强省不断实现的过程。实现富民强省的一个重要基本途径,就是发展民营经济。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全省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部署上来,以“三严三实”态度和要求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要把民营经济推进大会和金融振兴、科技创新推进大会精神作为一个整体来贯彻落实,防止以会议落实会议、以讲话落实讲话;要坚持问题导向改革,破解好准入难题、环境难题、结构失衡难题、资金短缺难题、人才素质难题、体制机制难题、政策难题、转型升级难题、政商关系难题,为民营经济发展松绑除障;要有实干和担当精神,主动作为、敢于作为,细化工作方案,确定牵头部门,出台具体措施,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确保会议精神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不断开创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
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事关山西发展大局。当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就是,全省上下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精神上来,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在全省经济社会格局中的特殊重大意义,坚持问题导向改革,采取强有力措施,破解存在难题,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加快“六大发展”步伐、加快富民强省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