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对长城重点段集中维护

06.09.2015  11:42

      先后投入7400万用于代县雁门关段、偏关寺沟段及繁峙平型关段
  9月2日,记者从省文物局文物管理处了解到,山西为了加大长城保护工作力度,自2010年以来,国家文物局和省政府先后投入7400余万元用于我省长城保护规划编制、保护标志竖立和重点段落的维修,主要对代县雁门关段、偏关寺沟段以及繁峙平型关段进行了维修保护。
  我省是长城资源大省,现存历代长城总长度1401.23千米。其中,明长城墙体470段,总长度896.53千米;明以前早期长城墙体298段,总长度504.7千米。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长城资源的保护工作,对长城沿线文物本体开展调查与测绘,全面掌握了长城的各项基础资料,夯实了长城保护工作基础,开展长城重点段落保护标志的竖立,配备长城保护员127名,划定并公布了94段明长城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编制了《长城—雁门关段文物保护规划》《平型关段长城及关堡文物保护规划》《寺沟长城保护规划》等重点段落的长城保护规划,并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了《山西长城保护总体规划》立项。
  由于长城保护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山西始终坚持最小干预、现状保护的原则,在加强长城日常巡查和养护的基础上,安排了残损严重、价值重大的重要段落进行集中维修保护。从2010年起,先后投入7400余万元,主要对代县雁门关段、偏关寺沟段及繁峙平型关段进行了维修保护。
  此外,我省还向国家文物局申请了阳高县镇边堡东西堡门、天镇县新平堡镇虏门、繁峙县茨沟营段应关城东门抢险保护工程立项。目前,国家文物局已同意天镇县新平堡镇虏门抢险保护工程立项。(记者 孟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