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腕治污进行时 我市稳步推进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16.10.2017  07:29

  位于我市东山地区的太钢东矿是1958年建立的老矿,露天式的开采方式不可避免地给当地环境带来一定破坏。记者9月26日上午在该矿看到,采矿区原本山体支离破碎、扬尘肆虐的场景,现如今大部分却是依山势而层层绿化的植被。

  矿长李绍晋已在矿山工作30多年,切身体会到矿山环境的巨变,深刻认识到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露天矿的原始开采模式就是挖开土层,开采石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植被的破坏、山体的破碎、生态的恶化。2014年开始,东矿按照省、市要求,将复垦绿化与生产任务一并规划,采取动态复垦绿化方式,边生产边整治,取得了初步成效。”李绍晋介绍。

  看似变得复杂的开采方式,在太钢东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介绍,在石料开采前,该矿会将黄土层及原有绿化植被移植到已完成开采任务的区域,既减少了黄土、绿植等“废弃物”的处置成本,又降低了复垦绿化时购置黄土、绿植等的绿化成本,且就地移植树木成活率达90%以上,较异地移植成活率高近三成。截至目前,该矿占地1200余亩的旧矿区已复垦绿化1000亩左右,2000亩的新矿区边开采边整治,已复垦绿化1300余亩,累计种植树木22万余株。

  东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社会效益与企业长远效益的“双丰收”,是我市稳步推进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缩影。

  经不完全统计,至2010年我市各类采空区面积245平方公里,采矿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市国土局地质环境处处长齐荣贵介绍:“我市虽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起步晚、基础薄弱,但近年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已有了明显成效。目前,治理面积初略估计已达到90平方公里。

  市国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西山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工作是我市一大亮点工程。我市建立了多元投入机制,探索将自然生态资源资本化、市场化,提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承载、园区打造”的工作思路,在西山地区东起西环高速、西至西山第一山脊线、南起晋源区黄楼沟、北至汾河二库旅游路总面积20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规划了22个城郊森林公园,有力推进了西山地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在其他区域,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争取国家和省级投入2.76亿元,对尖草坪区老龙头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万柏林区小虎峪村老西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晋源区蒙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等进行了综合治理,总体平均投资强度达5000余万元/平方公里。此外,我市积极开展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2014年全面推进采煤沉陷区搬迁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2016年11月启动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将对西铭矿、官地矿、嘉乐泉矿等12座煤矿地质环境逐步展开综合整治。

  “我市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旧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多、许多矿山企业资金不到位等问题,一定程度上迟滞了我市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齐荣贵坦言。

忻州市: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方式  推动地质生态环境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国土资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