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成分超标 日本拒绝进口挪威鲸肉

31.03.2015  11:34

据《卫报》报道,日前有环保组织表示,挪威出口日本的小须鲸肉中含有较高水平的有毒农药,不适于人类食用。这可能会造成鲸肉消费量快速下降。

国际NGO环境调查组织(EIA)和动物福祉协会(AWI)公布的文件显示,日本政府拒绝进口来自挪威的鲸肉,因检测结果表明样本中农药水平超出日本进口品限制规定的一倍。挪威鲸肉中有艾氏剂、狄氏剂、氯丹等化学品,这些成分被认为与婴儿先天缺陷、营养损害和一些癌症有关。

挪威捕鲸产业规模庞大,2014年挪威捕捉的小须鲸数量达到创纪录的736头,而这些鲸鱼并非为挪威人所食用。动物福祉协会的海洋野生动物顾问凯特·奥康纳(Kate O’Connell)表示:“挪威人一般食用鲸肉的比例不到5%。

相比之下,日本对鲸肉的需求非常高。环保组织海洋事务部门主管克莱尔·佩里(Clare Perry)表示:“日本一直是鲸肉产品的主要消费国。食用鲸肉不是什么时髦的事情,而是老一代日本人的习惯,但完全不算是主食。

尽管如此,每年挪威捕捉的大部分鲸鱼还是出口到了日本:过去两年有137吨的挪威小须鲸进入日本市场。

世界上还有三个国家继续着商业捕鲸和食用鲸肉的活动——挪威、日本和冰岛。《卫报》称,有关鲸肉中含有农药的消息某种程度上或会造成需求的下滑,而这恰恰是全球捕鲸禁令一直未能达到的效果。

1982年时,国际捕鲸委员会宣布商业捕鲸为非法活动。《濒危物种贸易条约》也禁止进行小须鲸肉贸易,以保护该类鲸鱼。小须鲸并未面临灭绝,但自从捕鲸活动开始以来,其数量出现大幅减少。佩里说:“这一规定适用于国际捕鲸委员会的所有成员国。日本、挪威和冰岛也都在成员国之列。外界对于捕鲸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感到担忧。

国际禁捕规定于1980年代后生效,挪威表示反对。但法律漏洞使得挪威得以继续捕鲸的同时,还能维持国际捕鲸委员会成员国身份。挪威、爱尔兰和日本也拒绝接受《濒危物种贸易条约》的禁令。

然而,农药污染某种程度上似乎保护了鲸类,尽管污染必然也会给鲸类带来危害。小须鲸肉中发现的化学残留物,很有可能是通过农田径流最终汇入大海。美国和欧盟一直禁用狄氏剂和氯丹等农药,但由于其污染持续期较长,因此会长时间存在于海水中。这些化学品通过食物链以及生物积聚作用,最终会进入到鲸鱼等大型哺乳动物体内。

随着挪威国内鲸肉消费的下降,该国在继续开拓其他市场。不过,摆在挪威面前的难题可能会越来越多。挪威出口的鲸肉就已经查到存在细菌感染,并含有可能达到危险水平的汞。挪威一直在试图恢复市场对鲸肉需求,政府提高了补贴,用来支持捕鲸行业和维持历史传统。奥康纳说:“很明显,如果不借助出口市场,挪威捕鲸产业将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