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出行成为常态 从太原交规演化看文明出行变化
考察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城市的交通是最直观的载体。现在的龙城太原,遇红灯时,行人驻足耐心等待;通过斑马线时,驾驶员轻踩刹车善意礼让,行人则心领神会快速通过;道路上,开车随意穿插变道的情况已不多见;道路两旁,车辆也不再“见缝插针”随意停放……这些变化,不仅是人们安全意识的日益增强,更是规则意识的日渐觉醒。
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今年的主题是“守规则除隐患,文明交通出行”。2012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每年的12月2日设为“全国交通安全日”,从最初的遵守交通信号、摒弃交通陋习、抵制七类违法、拒绝危险驾驶、社会协同治理,到遵法守规明礼、细节决定生命,再到今年的守规则除隐患,122“全国交通安全日”的主题由具象行为逐渐演进为“法治”“规则”。
12月2日,山西晚报记者通过梳理省城交通安全的“规则”演化,来看这座城市的文明出行变化。
严管模式让文明出行成常态
自2017年太原市部署开展文明交通综合治理工作以来,两年间,太原的交通秩序与交通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多年形成的交通乱点、管理难点、拥堵节点得到有效治理,城市主次干道违法停车明显减少,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深入人心,“中国式过马路”得到根本好转……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文明交通的良好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良好交通秩序的形成,离不开执法部门的“严管模式”。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安全常识,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存在闯红灯、逆行等交通违法行为,甚至有人横跨护栏穿行马路,给安全出行埋下了隐患。
山西晚报记者从交警部门获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交通违法行为,往往是一系列交通事故的导火索,极易危害广大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治理之初,交警部门就把警力部署到“一口两线”,即十字路口和斑马线、停止线,对行人闯红灯、电动自行车逆行、电动自行车载人、车窗抛物等违法行为进行教育处罚,加强源头治理。同时,增设电子警察弥补警力在时间、空间上的覆盖缺陷。
2019年4月22日起,太原市多部门围绕《太原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联合执法以来,交警采取定巡结合的勤务模式,重点在城区9横9纵的81个示范路口查处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行人、机动车乱停乱放、机动车随意变道、行人及非机动车闯灯越线、行人及非机动车乱闯马路等不文明交通行为。同时,坚持教育与处罚并重,采取宣讲、提示等措施向群众宣传《太原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提高行人、非机动车的交通安全意识。通过联合执法,越来越多的交通参与者将文明交通行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车让人、人快行”的良好交通出行氛围已具雏形。
注重细节为城市交通“解围”
“这隔离护栏装得好,随意变道、调头、横穿马路、不走斑马线的交通陋习都不见了。”提起以往的交通乱象,家住水西关南街的祝女士说,交通设施完善了,大家出行也更安全。在迎泽桥西新晋祠路,由南向北的车道中有两条可变车道。早高峰时,右数第三条车道由直行变为右转,极大地缓解了右转车辆的拥堵情况。
像这样的小细节,在交通管理中还有很多:27条公交专用道限时允许社会车辆通行、67个路口设置有行人二次过街信号……以文明交通综合治理为抓手,城市的交通管理精细化水平逐渐提高。
“我们主动对标国内精细化交通管理先进城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实施可变车道、路口待行、提前调头、限时专用、流量调控等交通组织措施。”太原市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共设置可变车道15条,直行(左转)待行路口130个,交替通行路口2个,增加车道37条,制作绿波协调道路35条,缓解各类交通拥堵节点59处。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1.5亿元进行交通设施的提档升级,新增翻新交通护栏45公里,安装更新交通标志3000余块,施划交通标线83万平方米,新建信号灯控路口83个,安装交通监控设备448台、可变诱导屏8处,建成高点监控11处,交通设施的科学性、准确性明显提升。
最严交规帮市民树立规则意识
今年5月1日,《太原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条例》以法规形式明确了全社会共同参与,不断推进文明交通综合治理等内容。而其中交通违法纳入个人信用记录、代替他人“销分”牟利要受到相应处罚等规定,尤为引人关注,被称为太原“史上最严交规”。“最严交规”的出台,也让市民出行规则更加细化,更加有法可依。
“最严交规”对一些敏感的“热点”违法行为作出了禁止性规定。首先是以非法牟取利益为目的替代记分行为。规定,替代他人记分处理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并从中牟取利益的,没收违法所得,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组织介绍替代他人记分处理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并从中牟取利益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明年1月1日起,太原市将开始对未上牌的电动车实施处罚。条例中也对电动自行车进行了明确规定,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车、燃油车以及残疾人机动轮椅车,非法拼装、加装、改装的带有动力装置的二轮、三轮车,带有动力装置直立驾驶的单轮、二轮平衡车等车辆不得上道路行驶。
此外,条例中还禁止了一些我们平时忽视的不文明行为和交通违法行为,比如:乘车人向车窗外抛物、擅自拆除非机动车的限速装置、骑车时牵引动物等。
2020年1月1日,《太原市交通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办法》就要正式施行了。今后,交通违法不仅要面临交警处罚,还有可能影响自己的交通信用。一旦纳入交通失信名单库,行为人的就业、贷款等各方面将受到限制。《办法》的出台,正是为了增强每一名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从而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文明出行每个人都是推动者
行人过马路走斑马线、驾驶电动车不超速不逆行、驾驶机动车主动停车让行……文明意识加强了,规则意识提升了,文明出行也逐渐常态化。
府西街桃园路口,因周边居民、学生众多,每到下班、放学时分总有很多行人通行。12月2日中午,市民张女士在斑马线前紧紧牵着儿子的手腕,一边等待绿灯一边告诉记者:“走斑马线、看红绿灯,这是一件‘双赢’的事儿,方便他人,对自己也是安全的保障。”
小黄刚满20岁,做“骑手”已一年有余,每次接单以后,他总会先戴好安全头盔再出发。小黄说,“每个‘骑手’都想尽快送、多接单、多挣钱,可这都是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再考虑的事情,一次抢道、一次逆行可能快了几秒钟,可是一旦出了意外,就不单单是钱的事情了。”最近,山西晚报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非机动车驾驶人按道行驶,低速慢行,不违法载人,这是市民越来越重视安全出行,越来越重视文明市民好形象的明显反映。
在柳巷,商业店铺林立,小吃美食众多,多条斑马线方便行人穿越马路。市民金先生家住起凤街,每次开车出门或是回家,总是主动在有行人通过的斑马线前停车让行,等待行人全部安全通过后,才驾驶车辆离开。刘先生说,“车让人”是司机们应尽的义务,是每个司机都应该做到的。现在安全交通意识深入人心,人人遵守交通规则,出行变得更加快乐。
红绿灯前每一次等待、接打电话前每一次停车、看到斑马线时每一次减速……每位交通参与者,都是文明交通环境的受益者,也是不文明交通行为的受害者。每位市民,不应该只是文明交通的见证者,更应该是践行者、推动者。每位市民都将文明交通意识变成一种行为习惯,牢牢根植于内心,转化为自觉行为,文明交通就可以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