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微信朋友圈对父母开放吗?开放的不到五成
图片来源网络
如今,微信作为一种大众主要的交流工具,不仅是年轻人,越来越多的中年人甚至老年人也在使用微信,朋友圈逐渐成为他们分享生活感悟、抒发情感的重要阵地。调查发现,爸妈群体进驻微信平台,一些子女却为此烦恼。不少年轻人吐槽自己的朋友圈每天都被父母“刷屏”,有些甚至因此在朋友圈中屏蔽了父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讲述:“没想到女儿把我屏蔽了”
“好不容易学会用智能手机,春节还加了女儿的微信,没想到,她把我给屏蔽了。”2月15日,市民陈女士讲述她最近遇到的一件烦心事。
春节前,家住大王路美林湾小区的陈女士参加了小区举办的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班。大年初二,她兴致勃勃地拿出刚买不久的智能手机说要和女儿“扫一扫”。“加了女儿微信的那天晚上,我很晚才睡,逐条地看她朋友圈中的信息。”陈女士说,女儿在上海工作,成家后和他们聚少离多,“好在女儿朋友圈的内容挺多,一条条看下来,感觉自己陪着她过日子一样。”
正月初五,陈女士的女儿离开家返回上海,从那以后,她每天都要打开女儿的朋友圈看一看,点个赞、留个言。2月13日一早,陈女士吃过早饭,像往常一样想看看女儿的朋友圈,却发现“看不了了”。“一开始,我以为是手机坏了,可微信中其他人的朋友圈还可以正常打开。”陈女士说,挨到中午吃饭的时间,她给女儿打了个电话,女儿倒也爽快地承认:“我把你给屏蔽了,我们以后还是打电话吧。”“经过老伴的协调,女儿现在虽然重新开放了朋友圈,但内容明显比之前少了。”陈女士说。
调查:朋友圈对父母开放的不到五成
你加父母的微信了吗?2月15日,记者就此做了个小调查。
48个调查对象年龄平均不到30岁,其中,有45人加了父母一方或双方的微信。加了父母微信的45人中,有6人已经“拉黑”父母。其余的39人中,有6人选择“不让父母看我的朋友圈”;有18人称朋友圈内容对父母完全开放,父母可以看到所有内容,也可以点赞、评论、互动;剩余15人称朋友圈内容设置了分组管理,有些内容会对父母屏蔽。
梳理调查对象的意见,主要分以下几类:首先是父母过度关心,给子女造成困扰,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我平时不和父母一起生活,也能理解父母想通过朋友圈了解我生活和工作情况。但有些时候,过度关心就成了困扰。”在南内环街某科技公司工作的张先生说,去年夏天,儿子得了手足口病,他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父母看到后,不停地打电话,说要买机票来太原,“虽然出于关心,但也挺困扰,每天要不断在电话里重复孩子的情况”。
其次,是怕父母担心。特别是自己或子女生病、工作上碰到不如意、和伴侣有争执这三大类内容,大家几乎都选择“不让父母看到”。
再次,语言习惯、生活习惯等不同,也是屏蔽父母的一个原因。“自从加了父母的微信以后,我发现在朋友圈发啥都不对。”从事晚会主持工作的许女士说,她喜欢在朋友圈发工作时的自拍照,很多朋友都点赞,只有父母总是以质问的口气留言:“这还是我女儿吗,脸怎么画得跟蛇精一样?这么冷的天咋只穿个短裙,冷不冷?”
专家:理解父母心多些交流渠道
“成为微信好友之后,一些父母往往过度关注孩子发布的信息,这会让子女产生私生活受到打扰甚至窥探的感觉,久而久之就会抗拒与父母间的微信交流。”我市某心理咨询机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马荣认为,微信朋友圈内容对父母屏蔽或者设置分组管理,其实是可以理解的正常现象,父母不必因此抱怨或者失落。
马荣说,对于父母而言,子女在朋友圈发的信息,大多是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共鸣、支持、赞同,父母可能会因为年代差等原因,错误理解子女想表达的内容。“从某方面理解,对父母报喜不报忧是很多子女的习惯,子女在发父母可能担心的内容时选择屏蔽,恰恰说明他们对父母的孝顺。”她建议,父母对子女的朋友圈不应过度关注,尤其是对已经成年的子女最好不要过多说教、指责。
“对于子女而言,要理解父母关心儿女的心情,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别让朋友圈成为父母了解你的唯一渠道。”马荣提醒,无论朋友圈是否屏蔽父母,都应该多一些渠道与父母交流。比如,平时可以多给父母打打电话,多带孩子回去看望老人;如果父母在微信上发布一些原创内容,子女不妨点个赞,让父母知道,子女也在关心他们。(记者 徐方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