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并州画图开 太原“实”字当头,“干”字为先
太钢将深度融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发展。贾 鹏 米国伟 牛利敏 摄
春枝吐绿,万物勃发。
新年伊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要优化项目结构,聚焦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领域,谋划推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的安排部署,太原“实”字当头,“干”字为先。
汾河两岸,春意盎然,城市拔节生长。
向南看,一条条生产线昼夜连转;
朝北望,一项项规划书新鲜出炉……
项目兴则产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的总方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安全和发展,牢牢守住疫情防控“太原阵地”的同时,全市一批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实施,各地各部门全力开动生产引擎,并州大地上奏响了奋楫笃行的高质量发展进行曲,为太原经济实现首季“开门红”鼓呼助力。
只有拼出的精彩,没有等来的辉煌。
谋起来、动起来、干起来!
抢抓机遇——统筹擘画“新画卷”
聚焦聚力经济运行,宏观统筹至关重要。
问题是行动的先导。市委深入分析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认为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经济形态不优,结构性、体制性等矛盾有待破解,投资环境、营商环境仍需优化,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领域的发展仍显不足……
新常态下的发展,必须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全市经济已进入必须依靠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抢抓发展机遇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
“把太原建设成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举全省之力支持太原打造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开放高地”“重点建设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报告中,七处提及太原,既肯定了我市的发展成果,又为下一步发展作出更为明确的战略部署,使得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市最鲜明的主题、最激扬的旋律。
从历史的维度分析,这是再现“锦绣太原城”的重大机遇;以全局的视野审视,这是太原作为省会城市的使命担当;用战略的眼光展望,这开启了太原跨越崛起的新篇章。
面对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全市上下以初心为笔、以实干为墨,共同完成这份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画卷”。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韦韬刚到太原工作,就马不停蹄地奔赴十个县(市、区)以及各个部门调研,精准掌握太原产业基础、自然资源、文化底蕴,着手谋划全市经济工作的总盘子。
“定调”。去年12月初,市委专门利用一天时间召开经济工作务虚会,重点围绕新一年度工作怎么看、具体怎么办、大家怎么干?围绕如何正确处理稳与进的关系,一二三产协同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与能耗双控、增量与存量的关系,市县与综改示范区、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等重大关系,在头脑风暴中统一谋定发展方向、坚定信心,在思想碰撞中改革创新,精准施策,将务虚会议开出了务实会风,用实干“热度”撑起了奋进“温度”。
“定位”。心怀“国之大者”,增强忧患意识,抢抓发展机遇,准确把握我市经济发展的站位、方位、定位。要加快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推动“一群两区三圈”区域经济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太忻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太原晋中一体化建设,加快太原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找准着力点、选好突破口、抓住关键处,按照“四个走在前列”的要求,举全力打造“四个高地”,不断提升太原在全省的首位度和在全国的影响力。
“定向”。“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高点定位、一体推进,高水平做好规划建设管理,善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加快集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这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今年1月5日,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明确提出要突出抓好事关全局的七个方面重点工作方向:把建设太忻一体化经济区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号工程,着力推进三次产业协同融合发展,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狠抓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统筹做好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统筹兼顾、灵活施政、有效防控、创新举措,为重大项目的开启打开了新空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新局面,有力凝聚了全市上下干部职工摩拳擦掌、干事创业的澎湃热情,激发了并州大地、汾河两岸各行各业奋发有为、奋笔作答的强大干劲。
项目建设——跑出攻坚“新速度”
一年春作首,万事干为先。
3月15日,我市与苏州中来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年产20万吨工业硅+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的签约。
苏州中来是太忻一体化经济区首批签约的重点项目之一,总投资140亿元,整体达产后可提供就业岗位3500个,实现产值150亿元。
项目的落地,体现出的正是我市抓项目、抓发展的良好态势。
行走在我市各重点项目建设工地上,抢工期、赶进度、忙生产,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拔地而起呈千帆竞发之势……
走进县(市、区)和各个部门,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驱动着并州大地不断开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在大盂产业新城,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太原片区)建设启动大会召开,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太原区运营中心揭牌,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的产业、道路、供水、供热等规划相继出炉……
加速度的“拼搏指数”迎来太原的“发展指数”,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指数”。
在众多项目中,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最受关注。
“将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打造成为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的‘北引擎’,与打造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南引擎’南北呼应。”这是省委站在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不仅指明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更为太原“率先实现转型出雏型”提供了绝佳机遇。
时势之选,其兴可待。市委把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作为头等任务。韦韬书记多次实地踏勘、专题研究,确定“六个一”的工作抓手,推动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加速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北引擎”。这是市委深刻领会省委战略意图,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的自觉行动,体现了全市上下抢抓历史机遇、勇担时代使命的主动作为。
“举全市之力高点谋划、下非常之功先行先试,统筹资源、快速启动。”在今年的市两会上,张新伟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突出强调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太原区)建设,这不仅仅是市委、市政府摆在突出位置的重点工作,更引发了全体代表委员的热议。
“太钢将深度融入太忻科创共同体建设,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不锈钢和高端碳纤维创新合作平台、人才汇聚高地,努力将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打造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先进钢铁材料和高端碳纤维科技高地。”人大代表魏成文来自中国宝武太钢集团,据他介绍,太钢将深度融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发展,围绕太原新材料产业集群和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等转型发展产业新体系,突出抓好先进钢铁材料和高端碳纤维产业发展。
城市向北延展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一年见效、三年成形、五年成势、十年成城”的发展目标,更展现了全市上下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招商引资——全力组织“新攻势”
众所周知,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生命线”。
与国家开发银行山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郭振兴举行工作会谈,与建设银行山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周辉东,与山西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尹江鳌举行工作会谈……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省城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撑。”为了调动抓好经济工作的积极性,提升改善营商环境的内生动力,释放积极的投资信号,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韦韬多次邀请大型银企,就更好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展开沟通交流。
2021年12月30日,我市举行了省属企业及太钢集团招商引资对接座谈会。
座谈会上,宝武太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祥明,焦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建泽,晋能控股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李国彪,潞安化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志清,华新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军,太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韩珍堂,国际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阳,华远陆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武强,水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冯志君,文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文保等企业负责人,围绕强龙头、延链条、建集群,推动企业在强化与太原的合作中做强做优、提质增效,先后发言,表示将继续扩大在并投资,深度参与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
在与近20位企业负责人交谈的过程中,韦韬边听边记,不时就一些问题同大家进行深入交流,现场气氛热烈活跃。
“省属企业及太钢集团与太原合作空间巨大、前景广阔。”韦韬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做好驻并企业的生产生活服务和保障,助力企业发展壮大。要全面创优营商环境,按照“三无”“三可”要求,研究制定“五有套餐”的配套落地办法,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市领导联系企业、商会制度,真正为企业排忧解难、保驾护航。
最新发布的《太原市“十四五”促进外来投资规划》中提出,我市把开发区作为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和招商引资主战场,在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一体化推进项目,集中力量打造现代产业基地。其中提到,打造全新引擎,重点推进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招商引资;
在市工商联(总商会)助力太原西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发展招商引资会上,西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分别同市总商会及多家会员企业和商会,签订了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涉及康养、餐饮、民宿、文创等项目;
小店区商务局、投促中心共同制定了招商引资工作方案、高质量发展八十条、考核办法等,围绕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招商思路,聚焦首位产业、主导产业,全方位推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期间同步收集整理了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库和载体资源库,将全区重点项目、空间载体资源等进行全面梳理;
……
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各县(市、区)、各部门及各企事业单位,将心力倾注于招商引资,精心打造一波大招商、招大商、强招商、招强商的新攻势,引项目、引资金、引技术、引人才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优化环境——展现营商“新气象”
“头一个月入驻,第二个月就投入试生产,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山西新能正源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武银光感慨地说,按照园区规划环评准入要求,企业没有办理建设项目环评,仅仅签订一纸“环保承诺书”,就开工建设并投入试生产,大大简化了企业入驻流程。
高效运转的工作流程为这家企业节省了近3个月建设周期。
环保政策暖人心,企业发展增信心。
同样,在山西陆业达冶金机械有限公司年产4000台特种钢再制造核心设备的项目工地上,1.3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已经封顶。
这一项目占地面积37亩,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将超过2亿元。“现在属于冻土期,3月才能开工,预计6月投产。”公司总经理陆麒铮说,现在建工程上项目,生态环境部门主动上门帮扶,企业受益匪浅。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决定竞争市场输赢的内核密码。
打好“组合拳”。综合运用财政奖补资金、“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飞地经济”等一整套措施,着力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对通过公开出让方式供地的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将14项原由企业办理的事项改由政府各部门统一在土地出让前无偿代办,真正做到净地出让,确保“拿地即开工”。
提供“全代建”。为助力“北引擎”——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快速建设,中北高新区管委会为入驻企业提供“全代建”服务,让重点企业项目快速落地。目前,“全代建”模式已成功运用于长城计算机及源瀚蓝宝石项目。其中,源瀚蓝宝石一期项目于2021年4月开工,项目从进场施工到建成投产不到3个月时间。建成面积约5万平方米,具备了年产2400吨蓝宝石晶体生产及加工制造的能力。
开展“暖服务”。“问政、问需、问计”,市领导常态化开展项目包联、入企服务,成为我市构建营商环境的又一件“助推器”。无微不至的贴心服务、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让企业深感温暖、信心倍增。
富士康(太原)科技工业园产值在去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2月17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韦韬深入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开展入企服务,调研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面对面听取企业诉求,协调解决实际困难问题。
3月11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新伟深入尖草坪区、中北高新区企业生产建设一线调研项目进展,开展入企服务,了解企业具体诉求,帮助解决困难问题。
3月9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韦韬与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华为煤矿军团董事长邹志磊一行举行工作会谈,就加强合作深入交流;
3月11日,韦韬又与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翟红一行举行工作会谈,围绕推进太忻一体化经济区项目合作深入交流。
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市、区联动采取了一系列“硬核”举措,主动出击,入企服务梳理出问题清单,建立详实的问题台账,逐项分析研究,有效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促进了项目投产达产,不仅加快了经济发展的脚步,更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
创新赋能——激活发展“新动力”
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创新高地正在隆起。
连同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在内,获批建设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打破了我市连续6年国家重点实验室零增长局面。这标志着太原市在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激活了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
“去年我市首批8个‘揭榜挂帅’科技项目创新成效明显,含‘新’量让人振奋。”市科技局负责人说,我市持续加大政策供给和资金投入,把科技专项资金从10亿元提高到20亿元,支持各类主体创新创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基于超冷费米气体的量子调控”“煤矸石煤泥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等9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市场化矿山修复治理“太原西山模式”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2021年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向全球发布。
我市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聚焦“政策、投入、平台、人才、机制”等关键要素,加速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立普惠性后补助项目立项机制,引导企业先投入出成果,政府后补助支持,7400多家企业享受12亿元科技专项资金补助,引导企业研发投入12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900亿元。建立前引导项目立项评估机制,14个绿色低碳技术中试熟化项目加速熟化,11个项目进入产业化阶段。
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智力引擎”才更加强劲。
“要全面梳理人才政策,完善引育管用机制,用好专项资金,针对性引进更多紧缺高端人才,为打造人才高地作贡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韦韬亲临市委组织部,对打造人才高地提出了破题之策。
1月12日,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这是我市第一次以市委名义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写下太原人才发展事业浓墨重彩的一笔。
市委印发《关于打造人才高地的行动方案》,围绕推进发展共谋、政策共享、资金共投、平台共建、资源共用、人才共育的省市“六共联建”方式,开展“北引擎”牵引、“南引擎”示范、高端人才引进、本土人才提升、省校合作深化、人才生态优化“六大行动”,努力把太原打造成为人才政策创新之地、人才逐梦首选之地、人才生态涵养之地、人才活力奔涌之地。
更高起点谋划人才发展蓝图。为落实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编制《太原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出台《太原市青年人才“双实践”选育三年行动计划》《太原市社会工作人才专业能力提升奖励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在连续三年每年安排10亿元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拿出1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从夯基垒台、多点突破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我市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人才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人才发展与城市建设同向共进的乐章铿锵奏响。
更宽视野集聚壮大人才力量。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率先引领和区位优势,依托高校人才资源集聚、创新资源富集优势,先后与省内外100余所高校开展广泛合作,合作项目400余个,签约项目300余个,创立了同创谷“校友招商”模式、太原智慧产业园“创业孵化”模式、太原锅炉集团“产才融合”模式等典型模式。发布首批“揭榜挂帅”科技项目8个,与省内外31所高校智库合作项目(课题)78个,800余名大学生来并参加实习实训实践、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全市21所中学与64所高校签约优质生源基地,挂牌太原特优农产品供应基地、太原技能服务人才培养基地,“12大基地”建设硕果累累。
更深层次改革激发人才活力。推进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化常态化,确定200名市委联系专家和64名市级领导联系专家,引进3万余名人才。2021年“七普”数据显示,太原人口530.4万人,10年净增110万。去年至今,太原人才净流入20万人,太原的内聚力和吸引力正在加速提升。为院士工作站、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医学重点学科专科、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等平台发放1.3亿元人才资金,为来并毕业生、会计青年骨干人才、并州技术能手等各类人才发放补助(贴)7.2亿元,南北两个片区同时开工建设1000余套人才公寓,利用各种渠道提供人才公寓1753套,设立“青年人才驿站”,建立“来并创业绿色通道”,对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的高技能人才给予每人30万元重奖,提供最高300万元创业免息贴息担保贷款,把并州大地建设成为广大英才的筑梦之地、圆梦之都。
亮丽的数字,印证了太原的澎湃活力;
精彩的答卷,写满了太原的勇敢拼搏。
春之声奏响,奋斗者姿态始终昂首向前;
进行曲铿锵,前行者步伐始终坚定矫健。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春风沉醉,万物滋长欣欣然萌动了无限生机;
春风浩荡,城市发展勃勃然铺开了美好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