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部属2016年经济工作

04.01.2016  12:18

2015年12月30日至31日,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在太原召开,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分析当前我省经济工作面临的形势,部署2016年全省经济工作。

会议认为,2015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困难局面,省委、省政府坚持一手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手抓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推进“六大发展”,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省经济呈现出缓中趋稳、小幅增长的态势。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经济依然面临巨大下行压力,正处于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困难的时期。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要从危机中看到亮点,在困局中看到前景,从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充分看到国家宏观政策和重大战略的实施将为我省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国家对我省的政策倾斜和特殊支持不断加大,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汇集。全省上下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正视困难、迎难而上,进一步坚定做好全年经济工作的必胜信念,以更大的决心和毅力打破坚冰、实现突围。

1 、结构性改革

着力抓好“三去一降一补”五项重点任务:

要去产能。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化解产能过剩的牛鼻子,深入摸底、认真甄别,采取差别化措施,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严格环保、能耗、技术标准,加大煤炭、焦炭、冶金等特困行业过剩产能化解力度,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乃至破产清算等手段,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僵尸企业”实行市场出清。

要去库存。特别是多措并举减少房地产库存。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有效化解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

要去杠杆。努力化解金融风险,实现直接融资比重显著提高,负债结构明显改善,提高金融支持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性、针对性。

要降成本。在2015年年初省级层面减费让利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挖潜,承接和用足国家政策,切实把一切不必要的成本降下来,为企业提供宽松发展环境。

要补短板。尽快补齐制约发展的产业、基础设施、“三农”等短板,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 、有效投资

坚持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发挥好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

要解决“投什么”问题,关键是要有质量、有效益的投资,围绕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更新改造、基础设施、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采煤沉陷区治理等加大投资。

要解决“谁来投”问题,关键是创新投融资机制,发挥好我省民间资本充裕的优势,推广PPP投融资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要解决“怎么投”问题,关键是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要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投资,决不能弄虚作假。

要更加重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3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稳住工业这个基本面,推动工业结构深度调整,特别要把狠抓用电摆在突出位置,既要抓发电,更要狠抓用电,加快省内高载能产业发展,高度重视电动汽车的生产和推广应用。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把煤层气产业摆到战略高度。充分发挥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按照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合理确定产业发展优先顺序的思路,优先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煤层气,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

集中力量,研究出台系统性全方位支持和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为服务业发展再添一把火;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快发展养老、医疗、家政等生活服务业。

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继续出台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继续推进旱作农业、节水农业。

4 、引深“三个突破”

坚持强化发展新动力,着力引深“三个突破”。

推动科技创新,重点是打通关键领域创新链条,以重大专项为抓手,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交易信息平台、山西科技创新城科技资源、科技金融等综合服务平台,开展专业孵化器建设试点等工作,形成“线上线下”互促互动、互联互通的转移转化交易机制。

实现金融振兴,重点是完善金融体系、创新金融服务方式。

发展民营经济,重点是强化服务、激发活力,全面开展“待办项目大起底”,确保符合条件的项目尽快落地实施。继续在支持民营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上出台更具含金量的政策,加强引导、搞好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

5 、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在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要搞好改革的顶层设计,实现改革的分类推进,进一步推动转型综改区建设。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抓紧谋划2016年和“十三五”期间各项改革,及早研究制定我省的五年改革规划、2016年改革工作要点。

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国企改革,着力推进电力体制综合改革。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改革举措,加大国企、财税、金融、社保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

要狠抓改革的责任落实,进一步加强改革督察工作。各级党委要切实担负起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责任,党委主要领导既要亲自抓改革部署,又要亲自抓改革督办,把改革这根弦绷紧拉直。

6 、以开放促发展

坚持以开放促发展,着力在对接京津冀和“一带一路”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要在招商引资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落实好央企与我省签订的各类协议,推动晋商回乡兴业。坚持在产业升级中谋合作、促开放,把招商引资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抓手,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招大商、招好商。

要在开放平台建设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借鉴先进省份经验,对我省各类开发区特别是25个省级开发区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要素配置等问题研究透、分析透,要找准开发区建设的突破口、着力点,切实把各类工业园区和开发区打造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新平台。

要在优化环境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深入推进外商投资便利化改革。不分亲疏、一视同仁地对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大力弘扬晋商诚信守信的传统商业文化,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透明高效的行政环境、合作共赢的人文环境。

7、 现代化城市

坚持“以为民为中心”,着力建设一批宜居宜业、持续发展、富有山西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坚持规划先行,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权威性。按照“多规合一”理念,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权威性,健全规划实施监管机制,确保规划严格执行。

坚持建设为基,坚持地上与地下并重,完善城市交通、路网布局和能源、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坚持管理为要,转变城市发展理念,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着力解决交通拥堵、雾霾天气等各类“城市病”,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坚持民生为本,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大力发展城市服务业,提高城市宜居宜业度,要进一步加大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力度。

8 、县域突破

坚持“县域突破”,着力形成各市县你追我赶的发展格局。

对22个产煤大县、38个无煤县或煤炭产量较小的县、36个国定贫困县、23个市辖区提出分类指导意见,做到因县制宜、一县一策,落实各项扶持措施。

着力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逐步减少对煤炭经济的过度依赖。

进一步挖掘特色资源优势,积极研究市场变化,根据需求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高新技术等产业,以县城为中心加快城镇化进程,打造县域经济品牌,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

紧紧抓住“十三五”脱贫攻坚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等不靠、主动脱贫。

结合城市化进程,突出发展现代都市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9 、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建设美好家园。

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强对PM2.5的监测分析和综合治理,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积极探索碳排放交易。

推动各市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发展,在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

对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实行总量和强度“双控”,健全完善约束性指标体系,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企业、园区,争取以较少的能源资源消费强度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抓住巴黎气候大会为碳交易市场带来的机遇,积极利用市场机制实现减排,也为我省企业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融资渠道和经济增长点。

10、 共享发展

坚持共享发展,着力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切实做好就业工作,密切关注经济下行可能带来的结构性就业问题,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行业,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促进农民工等群体返乡创业,做好就业援助工作。

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密切关注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千方百计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突出做好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增收工作。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把社会治理延伸到最容易忽视和最薄弱之处,切实防止经济领域问题向社会领域传导。

确保安全生产,深刻汲取近期安全生产事故教训,引以为鉴、举一反三,突出煤矿、交通、消防、危险化学品等领域,进一步加大安全监管力度,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记者 陈志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