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晋城市农村经济平稳发展
2014年,晋城市农村经济在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政策推动下,农村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生产能力平稳增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生产特色优势明显,居住环境有效改善。
一、农业生产能力平稳增长
1 、农业经济总量平稳增加。 2014年,初步测算,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4.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去年增长0.7%,实现了大灾之年平稳发展。
2 、粮食总产量减少19.3%。 2014年,全市遭受了多年不遇的旱情,给粮食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全市粮食总产量为73.0万吨,比上年减少17.5万吨,下降19.3%。先是2013年秋冬播季节,因干旱无有效降水,影响了秋冬期播种,全市秋冬播面积比上年减少21.4万亩,下降24.4%。入春以来,尽管一场大雪和连续几次的有效降水为小麦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亩产在上年减幅大的基础上有所增加,达到252.0公斤,增长25.5%,但因面积减少多,仍直接影响夏粮减产0.9万吨,下降5.1%;入春后,尽管大秋播种没有受到影响,但连续的夏季旱情,也给大秋作物长势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晚秋作物的播种也受到了影响,严重的夏秋连旱造成秋粮面积同比减少7.2万亩,亩产下降20.0%,部分地区减产在一半以上,全市秋粮总产为56.3万吨,同比下降22.8%。
3 、蔬菜面积扩大,水果面积缩小。 2014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为10.7万亩,比上年增加近1万亩,增长9.9%,总产量为45.6万吨,同比增加2.8万吨,增长6.5%;水果面积因部分地区果树老化以及建设用地情况有所减少,为5.9万亩,同比下降10.6%。由于新挂果面积增长,且部分果园正值旺产期,全市水果总产6.7万吨,同比增长7.9%。
4 、畜牧业生产增长,肉、蛋产量增加。 2014年末,全市畜牧业增加值达20.6亿元,占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6.0%,比去年提高0.7个百分点。肉、蛋产量分别为15.8万吨和8.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3.4%和11.9%。猪、羊、禽存栏分别为106.6万头、57.2万只和884.5万只,分别同比增长11.1%、16.3%和17.4%;出栏分别为185.3万头、36.2万只和843.2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2.0%、5.5%和29.9%。
二、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
1 、种植业贡献减弱,畜牧业发展加快。 2014年,全市农、林、牧、渔和服务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1.2亿元、1.8亿元、20.5亿元、0.3亿元和0.9亿元;占农林牧渔及服务业的比重由2013年的49.2:3.0:45.3:0.6:1.9演变为47.3:4.0:46.0:0.7:2.0。其中农业受旱灾影响,由49.2%下降为47.3%,降低了1.9个百分点,畜牧业在政策扶持、规模集聚以及现代养殖技术提高的共同作用下,比重由45.3%提高到46.0%,提高了0.7个百分点。
2 、种植业结构出现新变化。粮、油、棉种植面积减少,蔬菜、药材种植面积扩大。 2014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85.0万亩,比2013年减少28.0万亩,下降8.9%,其中 粮食 作物减少28.6万亩,下降9.7%。粮食作物内部结构也发生了改变,高产作物玉米种植面积继续扩大,由2013年的134.5万亩扩大到2014年的140.8万亩,增加了6.3万亩,增长4.7%;小麦种植面积则由2013年的87.9万亩减少到2014年的66.4万亩,下降24.4% ;杂粮种植面积由2013年的73.5万亩减少到2014年的60.1万亩,下降18.3%。 油料、棉花 种植面积减少。2014年全市油料面积为3.6万亩,比2013年减少0.9万亩,下降19.2%;棉花种植面积为0.3万亩,比2013年减少0.1万亩,下降15.3%。 蔬菜 种植面积为10.7万亩,比2013年增加近1.0万亩,增长9.9%。 药材 种植面积为2.9万亩,同比扩大0.6万亩。
三、农业生产特色明显
1 、生猪、家禽养殖规模扩大。 2014年,全市生猪、家禽产业充分发挥当地生产优势,加上大企业项目的有效带动,全市生猪、家禽规模明显扩大。2014年生猪、家禽存栏分别为106.6万头和884.5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1.1%和17.4%;出栏分别为185.3万头和843.2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2.0%和29.9%。其中生猪规模(存栏340头以上或饲养量800头)户和生产单位达686户; 肉鸡产业年末存栏达113.0万只,同比保持稳定。肉鸡以出栏率高、产肉量大以及大集团保障等优势,推动了晋城市肉禽业生产规模的扩张。
2 、 设施蔬菜规模扩大,蔬菜产能提高。 2014年全市蔬菜产量为45.6万吨,同比增长6.5%。其中设施蔬菜产量为14.1万吨,占蔬菜总产量的30.9%,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蔬菜产值达到9.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7.8%,同比提高了4.9个百分点。分县(市、区)情况看,高平设施蔬菜发展最快,分别占全市设施蔬菜总面积、总产量的68.6%、73.8%。设施蔬菜规模扩大,不但促进了晋城市蔬菜产能的提高,同时也为提高晋城市蔬菜的自给率起到了基础性的保障作用。
3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特色明显。 2014年全市连栋温室达1090个,比2013年增加26个,工厂化食用菌生产继续扩大,全市食用菌总产量为2.0万吨,同比增长17.9%。
4 、中药材发展效果显现。 2014年,全市中药材面积2.9万亩,产量1.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5.1%和22.9%。其中陵川县占全市总面积的53.8%,党参、黄芹、连翘等品种产量增加。
5 、干果经营规模扩大。 2014年全市食用坚果产量为0.6万吨,同比增长64.7%,特别是核桃等干果品种通过近年来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种植面积明显扩大,并且随着挂果面积逐年增加,产量呈扩大趋势。2014年核桃产量达0.6万吨,同比增加0.2万吨,增长63.1%。
6 、蚕茧产业特色明显。 2014年全市蚕茧产量为5442吨,同比减少248吨,下降4.4%。
四、农民居住环境有效改善
2014年全市把农村环境整治以及新农村建设作为市政府的大事来抓。改造农村困难家庭危房1393户;完成省下达晋城市的乡村清洁任务,按要求配备清扫保洁人员1.2万余人,配备垃圾清运车辆5988辆,市、县两级补助资金6302万元足额到位,同时制定了作业标准和监管体系,乡村卫生环境有了明显转变;实现移民搬迁4200人;改造农村幼儿园15所;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万名,其中生产经营型3000人,专业技能型5000人,社会服务型2000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有序推进;加上近年来的农村街巷亮化工程、硬化工程,以及村通、户通工程的普及,农村居住环境达到了有效改善。(晋城市统计局 冯莉莉 姬鹏闯)